夏至时节|湖南人祛暑解乏必有一碗擂辣椒皮蛋

  新湖南客户端·客户端   2025-06-21 10:32:43

文\林铁 编辑\饶谧

夏至日长,溽暑熏蒸,天地间如同一个巨大的陶瓮,焖煮着万物。此际,阳气鼎盛至极,阴气悄然萌动,正是阴阳交割的微妙关口。蝉鸣聒耳,树叶纹丝不动,空气黏稠得能拧出水来。湖南人却在这热浪翻滚的时节,笃定地捧出一枚枚墨玉般的皮蛋——周身包裹着草木灰泥,剥开却是晶莹流脂。老外“闻风丧胆”,湖南人钟爱有加。

皮蛋入湘,渊源颇深。考其行迹,多言自明末清初沿水路或商道传入。湘江水脉纵横,衡州府水口山一带,早有能工巧匠,取本地禽蛋,以桑木灰、石灰、黄泥、盐、茶末层层裹覆,复以砻糠谷壳掩埋。置于阴凉角落,静待时光点化。月余启封,蛋清凝固如深色琥珀,内嵌松花状冰纹;蛋黄则化开青墨色的浓浆,中心一点溏心,似凝非凝,异香扑鼻。此等转化,如同湘人于艰难困苦中酝酿滋味的本领,把寻常物事点石成金。湖湘多湿热,此物性凉,能解烦渴,祛暑毒,遂成夏至时节案头常备之物。

湘西大山褶皱里,苗、土人家对皮蛋的痴迷深入骨髓。湘西特产保靖松花皮蛋,其制法尤为精妙:精选高山麻鸭蛋,以武陵山脉特有的松针灰、黄泥、生石灰、纯碱、盐及古井泉水调成浓稠泥浆,手工包裹,再滚上砻糠,入陶瓮密封,置于阴凉通风的吊脚楼下。经四十余天窖藏,启封洗净,蛋壳青灰,敲开可见墨玉般的蛋清上,天然凝结着银松针状的雪白花纹,如湘西冬日的雾凇奇景。蛋黄则呈膏状,色泽青黛,浓醇异常。山民食法生猛纯粹:新剥的松花皮蛋置于粗陶碟中,淋上自家坛中发酵三年的糟辣子,再狠狠浇一勺滚烫的山茶油。碱香、辣烈、油润、绵软,诸般滋味在口中冲撞。所谓“皮蛋搭辣子,力气长一尺”,正是这生猛吃法在山林间的回响。

而若要论及皮蛋在湖湘大地最深入骨髓、最具灵魂的吃法,则非“擂辣椒皮蛋”莫属。此菜堪称湘人夏至餐桌上的王冠明珠。其灵魂在于一个“擂”字。取本地土产,肉厚味浓的螺丝椒或牛角椒数只,置于柴火余烬或灶膛热灰中煨烤。须臾,椒皮焦黑起泡,内里软糯,异香弥漫。趁热投入厚实的陶制擂钵中。新剥的皮蛋紧随其后,墨玉流脂,一同入钵。椒的灼热焦香、皮的微韧、肉的软糯,与皮蛋那独特的碱香、蛋清的Q弹、溏心的浓稠流脂,在木槌千锤百炼之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浑然一体。及至成泥状,调入蒜末、豆豉、香醋、酱油,最后点睛之笔,是淋入一勺滚烫的、香气霸道的本地茶籽油。“嗤啦”一声,热油激发出所有辛香料的魂魄,异香冲天而起!

擂钵上桌,墨绿、深褐、油亮交织,卖相粗犷不羁,香气却直钻鼻腔,勾魂摄魄。一勺擂椒皮蛋拌入热腾腾的米饭,那复杂的、层次分明的滋味在口中层层绽放:焦煳的烟火气、辣椒的生猛灼热、皮蛋的奇异碱鲜、蒜与豆豉的酵香咸鲜、醋的微酸解腻、茶油的厚重油润……诸味交响,酣畅淋漓。长沙街巷俚语云:“夏至不擂椒,热得地上飘。”这道菜,是汗水、烟火与时光共同擂出的湖湘至味,是湖南人用最生猛的方式,向酷烈夏至发出的味觉宣言。

湖南的寻常人家,也是偏爱皮蛋入粥的。夏至清晨,取隔夜冷饭或新熬白粥,晾至温热。皮蛋细细切丁,拌入粥中,佐以嫩姜丝、葱花、几滴香油,再撒一撮细细的油炸花生米或脆黄豆。一碗下肚,清爽开胃,碱性的皮蛋巧妙地中和了粥的黏腻,姜丝驱散晨起的湿气。衡阳、郴州一带老茶楼里,此乃经典早茶伴侣,清粥小菜,自有乾坤。然而更具湖湘风情的,当属那碗温润深厚的皮蛋瘦肉粥。此粥精髓在于“熬”:精选猪里脊细切薄片,以生抽、米酒、姜汁、少许生粉抓匀腌制。大米淘净,入砂锅,注足量清水,猛火煮沸,旋即转文火,用长柄勺底耐心推搅,防米粒沉底粘锅。待米粒开花,粥汤渐稠如绸,米香四溢时,方下腌好的肉片,用筷尖轻轻拨散。待肉片转白断生,此时主角登场——松花皮蛋去壳,切成指肚大小块,滑入粥锅。蛋块在乳白的粥汤中沉浮,蛋黄悄然晕染,赋予粥底一抹含蓄的琥珀色与独特的碱鲜。最后撒上姜丝、葱花、白胡椒粉,点几滴小磨香油。一锅端至桌上,热气氤氲,米香、肉鲜、皮蛋特有的醇厚碱香、姜葱的辛香、胡椒的微辛,层层叠叠,温柔地包裹着嗅觉。

湘中长沙城里,皮蛋更是凉菜魁首,家常亦见巧思。酒席宴前,必有凉拌皮蛋压阵。新剥皮蛋,刀切易沾,就以细线勒开,如墨玉莲花绽于白瓷盘中。讲究些的,盘底铺上雪白的嫩豆腐。浇汁是关键:姜末、蒜蓉、香醋、生抽、香油、辣椒油,比例拿捏全凭老师傅的手上功夫。最后撒碧绿葱花、艳红椒圈。一清二白,三红四绿,观之悦目。夹一块蘸汁入口,皮蛋的浓醇、豆腐的清爽、姜蒜醋的辛香酸冽、辣油的刺激,在舌尖缠绕、平衡、升华。

细究湖南人对待皮蛋的态度,一个“化”字堪为精髓。它本是寻常禽蛋,经草木灰泥的包裹与时光的窖藏,蜕变得面目全非,内蕴乾坤。湖南人深谙此道,以烈火煨之,以木槌擂之,以滚油激之,以清粥化之……用最生猛或最温柔的手段,将其深藏的奇异风味彻底激发、驯服、融合。这种对待食材的“霸蛮”与灵巧,正如同湖南人面对生活的态度——既能以“霸得蛮”的狠劲直面酷暑与艰难,亦能以“耐得烦”的韧劲和“了得难”的变通智慧,将困厄与平凡点化成生活的滋味与力量。如同保靖松花皮蛋,在幽暗瓮中沉淀出松针般清雅的纹路;如同擂钵中那番惊天动地的捶打,终将生猛化为至味;亦如同红苋菜汤中,墨玉沉浮竟能点染出满碗胭脂;更如同那碗温厚的皮蛋瘦肉粥,将奇崛碱烈化为清晨抚慰肠胃的暖流——这便是湖湘的生存哲学,于至刚至烈处,生出至柔至韧。

(作者系湖南财政经济学院人文与艺术学院院长)

责编:饶谧

一审:何婷

二审:丁伟

三审:瞿德潘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