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明,韦先聪,陈昱丞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6-20 16:19:16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6月20日讯 (通讯员 周明 韦先聪 陈昱丞)当澧水流域的暴雨预警连缀成线,桑植县的街巷正经历着一场与时间的较量。6月18日至19日,瓢泼大雨如注,让这座山城一夜之间进入“防汛状态”。在浊浪翻涌的民歌广场、在水位渐涨的步行街商铺、在泥泞漫野的田间地头,桑植县农业农村局的“铁军”正用脊梁筑起冲不垮的民生堤坝,让“绿雨衣”成为洪水中最温暖的坐标。
第一个镜头:当拐杖老人遇见冲锋的身影
“老人家,您往这边靠!”暴雨敲打着防汛队员的雨衣,却盖不住桑植县农业农村局抢险救援小分队队长彭勇沙哑的呼喊。民歌广场中央,一位拄拐老人在齐膝深的积水中进退维谷,浑浊的水流卷着落叶打着旋儿,随时可能将老人绊倒。这支刚组建的抗洪先锋队来不及拧干衣裤,便蹚着没踝的冷水奔上前。有人弯腰固定老人的拐杖,有人架起老人的胳膊,有人用后背挡住迎面而来的浪头。当老人被搀扶到高地时,队员陈昱丞的胶鞋里已灌满了泥水,他却笑着揉了揉冻红的脚踝:“比不得老人家在水里遭罪。”
此刻的广场已成泽国,往日里飘荡民歌的长廊浸在水中,只剩廊柱顶端的红灯笼在雨幕中若隐若现。先锋队的身影如同一簇移动的火把,在灰蒙的雨景里划出救援的轨迹。
第二个镜头:一场与洪峰的"物资争夺战"
“老板,您看广场那边的水位!再不搬就真来不及了!”救援小分队队长彭勇指着远处被淹没的台阶,裤腿上还沾着方才救老人时的泥渍。步行街的商户王大姐望着渐涨的水线,仍有些犹豫:“往年这时候水位没这么高......” 话未说完,队员们已扛起纸箱往二楼冲:“今年雨情特殊,咱宁可多搬一趟,也不能让货泡了汤!”
这支队伍分成三组,有的用塑料布裹紧电器,有的在楼梯口搭起"人链"传递货物,有的蹲在地上给易潮的食品箱垫砖。当最后一箱干货搬离地面时,洪水刚好漫过店门槛。商户李叔望着楼上码放整齐的货物,攥着队员的手直晃:"你们这脚程比天气预报还准!"雨里,那些被洪水映照的身影,成了商户们心中最踏实的“防洪堤”。
第三个镜头:从今夜坚守到明日新生
“全体党员干部24小时待命,严格落实上级防汛1级响应,全力以赴做好抢险救灾,不能因灾死亡一人。”当救援队还在街头巡查时,局会议室已亮起灯光, 桑植县农业农村局局长钟吉锋揉了揉布满血丝的眼。他说:“防汛是场大考,既要守得住今夜的洪水,更要护得住乡亲们明日的收成。我们要提前做好灾后复产准备,让预案成为田间地头的复产指南。”窗外的雨势没有丝毫减弱,而农业局的办公楼里,键盘声、讨论声与雨声交织在一起,谱成一曲关于坚守与希望的协奏曲。
洪水中挺立的,不仅是被抢救的物资与受助的群众,更是一支队伍“把百姓装在心里”的赤诚。他们用沾满泥水的双脚丈量责任,用彻夜不眠的守护诠释担当。
责编:向韬
一审:向韬
二审:田育才
三审:宁奎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