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6-19 08:39:33
严燕
获得第九十三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纪录片长片奖的《我的章鱼老师》记录了南非导演克雷格·福斯特在职业倦怠后重返南非西开普海岸,与一只野生章鱼建立跨物种情感连接,从而实现心理疗愈的过程。
在花了数年时间拍摄地球上一些最危险的动物后,克雷格·福斯特疲惫不堪、情绪低落,并且家庭关系也陷入混乱之中。他决定暂停自己的事业,并回到家乡南非开普敦,重返海岸附近的海藻林,这里的神奇水下世界是他的原点。
回归的行为,本质上是一次主动的生态疗愈过程。童年记忆中那由布满岩石的海岸、潮起潮落和茂密的海藻林组成的海边生活,再现了儿时快乐的记忆,为重拾身份认同提供了心理基础。二十年前福斯特在卡拉哈里沙漠中部拍摄电影所积累的追踪经验,也在此时转化为追踪水下生物的知识储备与动作技能,童年经历与职业经验共同构成了此次纪录片的拍摄灵感。
纪录片中,观察章鱼的捕食过程与致幻鱼嬉戏,从负伤到复原的过程,在这些与章鱼的跨物种互动中,他经历了从“观察者”到“参与者”的身份转变,通过观察章鱼短暂的生命周期,他的时间感知系统获得了新的参照,亲子互动模式也得到进一步改善。
克雷格·福斯特与章鱼的长期互动过程,表现为接触、防御、共情三个阶段。初次见面时,章鱼用贝壳伪装的静态防御、海藻斗篷的动态伪装、安全距离的警戒行为展现了一个动静结合的防御过程。章鱼对相机的探索行为如触摸、感受、品尝、推倒都表明了其具备高超的智慧,无人向它传授任何技能,依靠独自摸索,数百万年来利用绝妙的手段瞒过捕食者。当章鱼主动将触须伸向福斯特时,标志着防御系统开始瓦解。
章鱼遭遇睡袍鲨的攻击事件,成为跨物种共情的关键转折点。当福斯特目睹章鱼被睡袍鲨攻击,理性与情感展开了激烈的博弈。最终他做出不干预的决定,克制想要干预生物行为的冲动时,决定任由章鱼被睡袍鲨吃掉,让生态链自然运转。福斯特因此而产生的“心理肢解”感受,与章鱼的身体创伤形成映射,这种体验让他认识到死亡的意义与生命的脆弱性。见证章鱼死亡这一过程,引发了他对自身深层的认知重塑,进一步完成了跨物种关系的升华。他决定加入“海洋变化项目”,让生态认知转化为行为实践。
责编:黄煌
一审:黄煌
二审:曹辉
三审:杨又华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