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新观察|“路桥湘军”的出海新路

孟姣燕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6-18 21:20:22

从昔日央企“分包商”到独立闯荡海外的“总承包商”,湖南路桥国际业务占比跃升至15%——

“路桥湘军”的出海新路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孟姣燕

在基建行业面临挑战的背景下,“路桥湘军”的海外战线捷报频传。今年1至5月,湖南路桥集团新签合同额突破100亿元,其中国际业务表现尤为亮眼,营收占比历史性跃升至15%。

走过71年的老牌企业,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凭借丰富的经验和灵活的策略,海外业务风生水起,展现蓬勃活力。

埃塞俄比亚,湖南路桥承建的图卢波路-克拉项目在山间蜿蜒。辜鹏博 童迪摄

构建差异化竞争优势,精准布局亚非

第四届中非经贸博览会期间,湖南路桥与刚果(布)这对“好朋友”在长沙再续前缘。借助刚果(布)国家展馆平台,双方促成一批投资及贸易合作意向。

湖南路桥集团董事长周强介绍,企业“出海”之路始于20世纪70年代的“借船出海”,主要承担央企海外项目的分包任务。真正的蜕变发生在2009年。这一年,湖南路桥中标菲律宾马科斯大道项目,首次实现海外自主经营。特别是2015年设立卢旺达办事处并成功独立中标一公路项目后,正式告别分包模式,开启“造船出海”新征程。

今年,湖南路桥新签订单主要来自塔吉克斯坦、卢旺达、贝宁等亚非国家。周强说:“目前海外项目主要采取EPC、施工总承包模式为主,海外市场的主动权和竞争力得到提升。”

面对央企“大而全”的布局,湖南路桥选择差异化竞争策略。一方面,精准布局亚洲和非洲市场,将菲律宾、塔吉克斯坦、卢旺达、贝宁等国家打造为核心“根据地”,避免与行业巨头全面交锋;另一方面,在项目选择上,充分发挥在公路、桥梁建设领域的技术优势,重点承接规模适中、效益良好的“小而美”项目,积极探索新业态,实现了海外市场的稳健扩张。

过硬的技术实力和良好的履约记录,为湖南路桥铸就了海外“金字招牌”。在刚果(布)国家一号公路项目中,湖南路桥把中国技术与当地地质条件结合起来,创新应用了当地从未用过的冲击钻技术,最终攻克建设难题并获得高度评价。

深度实施“属地化管理”,精准降本增效

原材料成本波动和属地员工管理是海外工程面临的一大挑战。

安营扎寨,深度实施“属地化管理”是湖南路桥扎根海外市场的关键。菲律宾杜马盖地LOT4.1 项目是典范,其本地化率高达95.5%:中方管理人员仅13人,菲方工程师、技术人员及工人达276人。

湖南路桥国际部副部长陈庆愉介绍,项目成功的关键在于“充分放权+本土融合”。选派执行力强、能胜任多岗位的精干团队,根据菲律宾国情制定薪酬、节假日补助等管理制度,增强当地员工归属感,当地员工为项目出谋划策的积极性明显提高。

“聘用的当地优秀工程师参与项目管理,成为与当地政府和业主沟通的桥梁,确保了自建碎石加工场,保障砂石料供应并极大节约成本。”他说。

贝宁科托努,湖南路桥承建科托努雨水整治项目。图为湖南建设者和当地员工举行友谊足球赛后留影。陈萌 易昂摄

着眼于长远可持续发展,湖南路桥积极推动模式创新。如探索“工贸联动模式”,试水海外光伏发电项目,逐步向价值链高端的投资运营领域探索。

湖南路桥设定了更清晰的海外拓展目标:“十五五”期间,力争海外市场营收占比提升至30%,将在建项目国别市场拓展至12个,持续擦亮“桥品牌”,在国际工程市场闯出一片天地。

责编:奉永成

一审:奉永成

二审:曹娴

三审:李伟锋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