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卫生报 2025-06-10 11:11:41
今年北京高考作文题目提到“第二次呼吸”,作为胸部肿瘤内科医生,我深知呼吸功能对肿瘤患者生存质量和预后的重要性。肿瘤压迫气道、治疗损伤肺组织、合并感染或基础疾病,这些都会让患者陷入“呼吸困境”。通过科学的高危因素识别、精准肺保护策略及系统康复训练,多数患者可重获“第二次呼吸”。
呼吸功能受损的四大“元凶”
1.肿瘤直接侵袭。肺癌细胞可沿气道蔓延,形成气道狭窄或阻塞。中央型肺癌患者常因主支气管受压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纵隔肿瘤,如胸腺瘤,压迫上腔静脉,会导致头面部及上肢肿胀,伴随呼吸急促。
2.治疗相关肺损伤。放疗可能引发放射性肺炎,导致肺纤维化;化疗药物可引起肺间质病变。免疫治疗、靶向治疗,都可能诱发免疫性肺炎,需密切监测。
3.合并呼吸系统基础疾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间质性肺病等基础疾病会显著增加治疗风险。合并COPD的肺癌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是普通患者的2.3倍。
4.并发症“雪上加霜”。肿瘤患者免疫力低下,易并发肺部细菌和真菌感染。胸腔积液、肺栓塞等并发症也会进一步限制呼吸功能。
识别高危因素
肿瘤患者如果出现持续咳嗽,咳嗽性质改变、痰中带血;活动后胸闷、气短,甚至静息时呼吸困难;胸痛、吞咽困难、声音嘶哑、发热、咳痰量增多等症状,提示处于肺损伤早期,可以通过肺功能检查、影像学检查、血气分析等检查进行评估。
抗肿瘤治疗过程中容易出现肺损伤的高危人群包括长期吸烟史(≥20包·年)、既往有肺部疾病(如哮喘、肺结核、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接受胸部放疗或含博来霉素化疗方案、肿瘤分期较晚(ⅢB-Ⅳ期)。这些患者群体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格外关注呼吸损伤的早期症状,一旦出现,建议和主管医生沟通。
从源头减少损伤
1.治疗前优化肺功能。戒烟至少2周,减少呼吸道分泌物。进行呼吸训练,比如腹式呼吸(每日3次,每次10分钟)、吹气球练习(增强膈肌力量);同时,加强营养支持,补充优质蛋白(如乳清蛋白粉)、维生素D和抗氧化剂(如维生素C、E)。
2.治疗中动态监测。比如放疗期间每周行肺功能检查,化疗后定期复查胸部CT,警惕药物性肺损伤,免疫治疗患者需密切监测发热、咳嗽等症状,早期识别免疫性肺炎。
3.高度重视并发症预防。必要时可以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如合并中性粒细胞减少时),鼓励术后早期下床活动,降低肺栓塞风险,定期翻身拍背,促进痰液排出。
重建呼吸功能
肿瘤患者一旦发生肺损伤,可以通过运动、气道管理、心理支持等方式辅助肺康复。
1.运动 有氧运动,如太极拳、八段锦;力量训练,如吹气球等带抗阻训练,可以增强呼吸肌力量。呼吸肌训练,配合Acapella振动正压通气治疗排痰器。
2.气道管理 使用支气管扩张剂(如沙丁胺醇)雾化吸入可以缓解气道痉挛,采用头低脚高位促进痰液排出,机械辅助排痰都有助于气道管理。最后,心理支持也很重要。焦虑、抑郁情绪会加重呼吸困难感知,建议参加心理辅导或加入病友支持小组。血氧饱和度持续低于90%时,建议家庭氧疗,可以遵医嘱使用制氧机(流量2~3升/分)。当然,雾化药物、辅助呼吸肌训练器、家庭氧疗等,需要在医生指导下实用。
日常生活管理
保持室内环境卫生,湿度控制在40%~60%,可使用空气净化器,避免使用香水、杀虫剂等刺激性物质,定期清洁空调滤网,减少尘螨滋生。记录每日呼吸频率、咳嗽次数及痰液性状,夜间监测血氧饱和度,发现异常及时就医。以高蛋白、低脂饮食为主,多吃清蒸鱼、豆腐、绿叶蔬菜,少量多餐,避免餐后平卧,减少胃食管反流对呼吸道的刺激。
湖南省肿瘤医院胸部内一科主任医师 张乐蒙
责编:许建
一审:许建
二审:梁湘茂
三审:田雄狮
来源:大众卫生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