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梁湘茂 通讯员 周巧 大众卫生报·客户端 2025-05-26 15:42:42
本报记者 梁湘茂 通讯员 周巧
2025年5月16日至18日,第9届潇湘国际眼科高峰论坛在湖南长沙召开。作为大会主席,刚荣获湖南省“劳动模范”称号的湖南省医学会眼科学专委会主任委员、长沙爱尔眼科医院院长段宣初教授穿梭于会场,主持学术讨论、点评研究成果、探讨年轻医师的培养等。
(段宣初教授在施术中)
这场汇聚了国内外眼科精英的论坛,是段宣初教授和他的同行牵头搭建的学术平台之一。从议程设置到专家邀请,他事必躬亲。
“劳动模范”这一称号,在医疗领域,它更代表着对精湛医术、高尚医德以及无私奉献精神的高度认可。段宣初教授荣获这一殊荣,凭借的是36年来在青光眼领域的深耕与坚守。5月16日,本报记者对段宣初教授进行独家专访,探寻他背后的故事——
从医初心:为患者带去光明,是一生的追求
“选择眼科,是因为我觉得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能帮助患者重见光明,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谈到当初是什么契机让他选择青光眼这一眼科中最具挑战性的方向,段宣初教授打开了话匣子。
(细致检查,全心护航患者健康)
“青光眼作为全球不可逆性致盲眼病之首,患者面临着失明的巨大痛苦,给家庭和社会都会带来很大的负担,这让我深感责任重大,也激发了我攻克这一难题的决心。从那时起,为患者带去光明,就成了我一生的追求。”段宣初教授说。
段宣初教授16岁被湖南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录取,毕业后分配到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眼科担任住院医师,随后硕博连读,并很快被评为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教授及博士生导师,背后是他大量的辛勤付出,并且30多年来年年如此。
记者了解到,30多年来,段宣初教授一般7点半就上班,接诊病人、查房、做手术、搞科研、带学生……如今,他每年1000余台的手术量,接诊5000余个疑难病例。
“这种坚持背后的动力是什么?”
“责任与使命,是坚持的动力。我每天坚持工作这么长时间,接诊这么多疑难患者,动力来自于他们的信任与期待。每当看到患者在我们的治疗下重获光明,那种喜悦和成就感是无法用言语来形容的。”
突破与创新:解决世界难题,让患者受益
除了脚踏实地、爱岗敬业,眼科专家还需要心怀大爱,远望星空。
对于技术攻坚,段宣初教授谈锋颇兴,青光眼患病率为1%,40岁以上达到2.5%,60岁达到4%,他带领团队将原本用于2型糖尿病治疗的“罗格列酮”创新性地用于青光眼治疗,开发了“光响应性罗格列酮/Pd@ZIF - 8 PHBV缓释膜”的药物缓释体系。这一发明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并获得了第18届湖南省医学科技奖二等奖。
(加强学科建设,致力打造人才梯队)
他介绍,目前,该缓释膜即将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减少常规药物的副作用,降低医疗成本方面,让更多患者受益。
此外,段宣初教授还牵头成立湖南省青光眼诊疗中心和湖南省医学会眼科学专委会青光眼学组,通过开展专业培训、专家巡诊、科普健教、远程医疗等多种方式,不断提升基层医院青光眼诊疗能力。
2024年,一名来自宁乡大屯营,右眼反复眼红、眼胀10余年的患者通过爱尔眼科自主研发的疑难眼病远程会诊平台连线段宣初教授。经线上诊疗、综合分析,段宣初教授诊断其为右眼青睫综合征(混合型青光眼可能),并指导基层医院为患者进行药物治疗,后多次复查患者病情均平稳。
未来规划:参与全球研发,推动眼健康事业发展
对于未来的发展方向,段宣初教授信心十足。他表示,在参与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建设方面,团队将聚焦青光眼的早期诊断、精准治疗以及视神经保护等领域,开展前沿研究。例如,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开发更精准的青光眼诊断模型、智能眼压测量仪,实现早期筛查和干预,尤其是高度近视合并青光眼,探索新的治疗方法和药物。
段宣初教授说,在国际合作方面,将加强与国际知名眼科机构和专家的交流与合作,共同开展科研项目,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会议,提升我国青光眼诊疗技术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为全球眼健康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如果用一句话概括我36年的从医信仰,那就是‘用我所学、尽我所能,为患者带去光明和希望’。这也是我一直以来的坚持和追求,我希望每一位年轻医生都能牢记医者的使命,为守护人民的健康而努力奋斗。”段宣初教授如是说。
责编:梁湘茂
一审:洪学智
二审:梁湘茂
三审:谢峰
来源:大众卫生报·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