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四育融合·科创突围赋能创新创业

  新湖南客户端   2025-05-25 08:13:13

新湖南客户端5月25日讯(通讯员 曾慧)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是湖南省首批就业创业示范校。自湖南省委、省政府推出系列支持大学生创业政策以来,学校上下凝聚共识,明确定位,扎实推进创新创业工作,将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作为推动学校转型发展的突破口、提升学校服务地方能力的切入点、提高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新引擎,在创新创业工作方面开展了一系列扎实有效的改革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

机制破冰:打破“二本桎梏”,锻造三链融合新引擎

学校围绕“立足湘中,面向湖南,辐射全国,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办学服务定位,坚持把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与学校“双一流”建设同步推进,学校“十五五发展规划”已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引领学校人才培养的重点工程。

制度链:完善创新创业教育“1+2”制度,推动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特色化发展。强化顶层设计,制订《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8)》《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关于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若干措施》等制度文件。

服务链:构建创新创业教育“1+2”工作体系,实施创新创业“一把手工程”,成立由党委书记、校长任组长的创新创业工作领导小组;组建由分管教学工作的校领导担任负责人的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工作专班和由分管创新创业工作的校领导担任负责人的创新创业实践推进工作专班;2025年5月重建兼具教学和管理双重职能的正处级教学单位创新创业学院。各二级学院分别成立了由院长担任负责人的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

资源链:学校规划“一广场、一基地、一空间”即一个创客广场、一个孵化基地、一个零成本创业空间支持创新创业实践,在产教融合大楼提供2000㎡场地,建设“零成本创业空间”为大学生创业项目提供办公区域,配备项目洽谈室、项目集中办公区、创业培训室、路演区、沙龙区等设施。在学院路提供2000㎡孵化场地,以零租金形式支持学生创业项目入驻,为学生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构建“创新创业基金+学校专项预算+政府支持经费”的创新创业经费支持体系,其中创新创业年度预算经费达392万元,拟设立“百万人文科技创新创业基金”。

育人培土:播撒“双创基因”,浇灌硬核人才生态林

导师矩阵:学校聘请中国工程院院士柏连阳、中国科学院院士卿凤翎、大汉集团董事长傅胜龙、五江集团副总裁彭灿华等35位具备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人才、拥有创业经历的企业家以及行业专家等担任校外创新创业导师;充分挖掘校内资源,建立校内创新创业导师库,选聘70名具有创业经历和创新大赛指导经验的双师型导师担任校内创新创业导师。

课程沃土:学校对标湖南省“马兰花”创业培训计划,设立课程建设专项经费,丰富完善课程内容体系。开设5-8门精品创业知识与技能公共选修课程,建设50门专创融合课程群;拟支持开设30门以上的校企合作课程。优化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内容,压缩《创业基础》课程的“含水量”、提高“含金量”,引入教育厅推荐的15门优质创业通识课程,利用学校网络教学平台建设或遴选一批创新创业线上优质课程资源,满足学生自主学习需求。2025年5月学校王志和教授的《电商创业理论与实践》课程获得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立项,梁正军博士主持的《校企共育课赛互驱三维联动》获湖南省创新创业与就业专项立项。

精英训练:完善创新创业教育授课形式,授课方式采用线下+线上、大课+小课的模式。突出个性化培养,优化教研教学体系,通过创办创新创业精英班对有创业潜质或已开始创业实践的同学进行个性化培养,创新创业精英班不收取任何费用,现已开办6期,每期招生30人,已有180名学员结业。2024年开展模拟实训创业培训6期、网创电商培训1期,240名学生参加培训,239名学生获得结业证书。

产教开花:竞逐“大赛沙场”,催生科创成果转化链

竞赛突围:搭建“国级-省级-校级-院级”四级赛事训练平台,形成“赛前动员、赛中打磨、赛后总结”的全过程管理体系,持续提升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服务师生能力。2025年“金种子杯”大赛,贺少云团队的项目“动力电池连接器——基于陶瓷与金属焊接的电池安全联接技术”在国内外9928个大学生项目中脱颖而出斩获银奖;2023年以来,学生在各类创新创业竞赛中获得省级以上奖项105项,其中国家级奖项6项,2023年,周星宇团队获得国赛一等奖的项目“乡村治理密码”项目实现成果转化,助力油溪桥村集体经济增收200万元。”

技术攻坚:湖南省先进陶瓷技术创新中心是娄底市人民政府与学校共建的先进陶瓷科技产业技术转移转化平台,致力于打造中部地区材料谷、建设材料科学与工程一流学科、促进产学研协同创新。先进陶瓷技术创新中心依托学校的博士团队参与该中心的陶瓷生产、检测以及科研设备的选型和采购,重点打造先进陶瓷产业的公共服务平台体系、研究平台体系和成果转化体系。目前正积极推进1500余万元的热导率仪、工业CT、喷雾造粒塔等设备的采购;已完成“黑独山”氧化铝黑瓷项目、“白石山”氮化铝陶瓷项目以及华为冷却器等生产项目的前期实验和小批量交货;完成了CVD陶瓷涂层、氮化物粉体的制备、大件氮化硅结构件等项目的技术论证和初期验证。

孵化矩阵:2023以来,本科毕业生自主创业100余名,涌现吴俐媛、刘倩颖、胡宇兴等10余位优秀的创新创业学生。2025年4月,学校组织创业学生团队代表20余人与娄底市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湘中人才集团)进行了多次接触洽谈,并择优推荐了湖南匠成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等7个大学生创业项目入驻。龚鑫团队以《妙泵探渊海,矿华撷幽蓝—气力泵海洋采矿》项目为基础,成立娄底市娄星区海卓泵业有限责任公司,目前已获得湖南省大学生创业投资基金项目50万元的前期投资,公司成立首年有望实现营业收入达到1000万元。

校地共生:激活“材料基因”,共绘湘中产业升级图

平台赋能:学校搭建了各类创新创业实习实践平台,广泛开展校企合作,积极探索校企联合培养创新型应用型人才模式。结合娄底主导产业发展实际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需求,逐步推进校政企融合发展创新平台,如精细陶瓷与粉体材料湖南省重点实验室、先进钢铁材料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华中分中心、娄底市区块链应用协同创新中心、娄底市先进农业机械工程中心、娄底市生态修复重点实验室等。拥有一批高水平科技创新团队,包括由世界陶瓷科学院林华泰院士牵头的先进陶瓷材料创新团队、中国科学院卿凤翎院士指导共建的有机氟化学产品研发团队、中国工程院毛新平院士指导共建的娄底市精品钢材及薄板深加工团队、长江学者马连科教授牵头的大健康产业先进制造团队、省“芙蓉学者”黄敏毅教授牵头的矿区生态修复材料研发团队、省青年人才胡东教授牵头的海洋采矿装备研发团队等,已建成省级科技创新团队4个,涉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农业资源与环境、植物保护、材料科学与工程4个学科,组建技术和社会服务团队53个,坚持多元化、多渠道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体系建设,主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产业升级。

人才反哺:学校与娄底市人民政府共建信创现代产业学院,依托网络工程和电子商务(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电子信息工程(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等优势专业,聚合16个省级教学科研平台及创新团队,联合湖南麒麟信安科技、北京神州绿盟科技长沙分公司、中国联通娄底分公司、湖南胤安科技等企业共同构建。目前已获得100余项校企合作产学研项目。2023年以来,信创现代产业学院3个专业的对口就业率均超过65%。学生在相关学科竞赛中累计获得国家级和省级奖励120项,获湖南省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32项。联合开展信创技能培训5000人次,学生考取网络工程师等资格证书106人次。毕业生赵崔俭荣获“全国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职业技能大赛”一等奖,并被评为2021年“全国技术能手”。毕业生罗旭获第八届全国残疾人岗位精英职业技能竞赛物联网开发与应用项目第一名,被评为2022年“全国技术能手”。

产业共生:为培育壮大娄底的地理标志产品,湖南人文科技学院主动做好双峰永丰辣酱、新化红茶、水云峰黄桃3大地理标志产品的科技攻关与技术服务,培育双峰青树坪淮山、涟源桥头河萝卜、新化水酒等地方特色农产品,并积极协助申报地理标志产品。紧密对接双峰县粮油与辣椒、涟源市的蔬菜、新化县农旅与茶叶、冷水江市小水果,成立粮油、蔬菜、经果林、农田土壤生态修复、农产品精深加工等5个团队,对接娄底各县(市、区)特色农业产业园区,做好娄底“一县一特,一特一片”的技术服务工作,发展精细农业。

下一步,学校将坚持聚焦解决科技成果转化与师生创新创业“有没有、敢不敢、能不能”三个关键问题,从“专创融合、政策激励、平台搭建、生态营造、创新服务”五个方面统筹发力,进一步完善“课程教学-项目孵化-竞赛提升-产业对接”的全链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责编:王德和

一审:黄磊

二审:王德和

三审:瞿德潘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