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客户端 2025-05-16 09:08:27
当蓝印花布遇见AI算法,当传统纹样碰撞现代审美,会激起怎样的青春火花呢?……5月13日上午,正值全国职业教育技能活动周开展之际,在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大学西校区的星秀园,由该校艺术传媒学院举办的一场名为“蓝调未来:非遗与青春的碰撞”的T台秀,让围观的师生们直呼“过瘾”。
走进T台秀现场,绚丽的灯光闪烁,动感的音乐响彻全场。身着蓝印花纹服饰的模特们迈着优雅的步伐款款而行,蓝底白花的古朴纹路与现代剪裁完美融合,每一步都踏出了青春与传统交织的独特韵味。最惊艳的当属压轴亮相的蓝印霓裳,堪称全场的高光时刻—裙摆处以生成式AI设计的蓝印花布“卷草纹”勾勒出精美的祥瑞图腾,裙裾间蓝白渐变色如水墨氤氲,传统蓝染工艺与AI碰撞出奇妙反应。
“为了实现这种自然过渡的渐变效果,我们反复试验浸染次数与晾晒时长,每道工序时间误差严格控制,确保色彩呈现的理想晕染韵律。”设计者、该校服装2303班学生张玉表示,“每道看似随意的衣褶里,都暗藏着非遗技艺的基因密码。”
此外,在文创展区,由该校艺术传媒学院学生设计的国潮饰品同样吸睛。这些作品将传统的“海水江崖”“忍冬”“云雷”等千年图腾,解码重构纹样—明清织锦中的海水江崖纹凝练成抽象的波浪形茶垫、忍冬纹化作抱枕上律动的符号,青铜器上象征生生不息的云雷纹形成丝巾上的几何线条……这些在典籍中沉睡千年的纹样基因在这些现代时尚设计中重焕生机,既有古朴的韵味,又有潮流的风范,让不少围观的同学赞不绝口,又忍不住好奇询问:“这样既传统又创新的作品,到底是怎么想出来的呢?”
“其实,这些作品都是我从张家界桥头村的山水纹理中汲取的灵感……”承办此次活动的该校“国潮艺染——乡村振兴”,院校传承团队负责人、室内2302班学生刘凯馨分享了自己的创意,“我们先用AI对传统花纹进行重构设计,再通过手工调配染料,经过多次浸染控制色彩层次,最后用天然植物纤维编织装饰带。这样,作品既有传统韵味,又不失现代感。”活动现场,其他创作者也纷纷与围观师生介绍自己从捕捉灵感、融合技艺到打磨细节的艰辛与收获。
其实,在这场精彩的视觉盛宴背后,藏着师生们两个月的精心付出。2025年专业写生期间,该校艺术传媒学院的20名师生深入张家界桥头村开展写生实践活动。活动期间,在非遗传承人和专业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们大胆创新,将蓝印花布、扎染等非遗技艺与AI深度融合,创作出了一系列文创产品。“从智能解析传统纹样,到创作实物落地,我们不断探索、不断试错,每件作品都带着草木的清香。”2403班学生邓芸骄傲地说。
该校艺术传媒学院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举办T台秀,集中展示了学生创作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蓝印花布作品,这既是对学校非遗教育成果的集中呈现,也展现了青年学生用创意和技能打破文化壁垒,让传统技艺在数字时代焕发新生,更弘扬了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我们不仅要传承手艺,更要培养会讲故事的新时代工匠。”下一步,学校将持续推动非遗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深度融合,让学生在技能实践中培养创新思维,积极用青春创意为非遗传承注入崭新活力,努力为乡村振兴和文化传承贡献职教力量。
(杨丽 赵玲艺 )
责编:周听听
一审:周听听
二审:张马良
三审:周韬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