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寸邮票载丝路 千年窑火映童心——中南大学第一附属小学“邮票上的丝路”课程探索文化育人新路径

  新湖南客户端   2025-05-14 15:41:42



新湖南客户端5月14日讯(通讯员 陈中云)5月13日,中南大学第一附属小学师生走进望城区新华联铜官窑,成功举办“邮票上的丝路——铜官窑的丝路绵延”主题研学实践活动。此次活动以邮票为载体,以探寻丝路文物为主线,通过沉浸式文化体验与创新教育模式,为青少年打造了一堂行走的历史课堂。

研学活动始于精心设计的前置课程。5月12日升旗仪式后,全校师生共同研习校本课程《邮票上的丝路》,通过解码长沙铜官窑青釉褐斑模印贴花椰枣纹执壶邮票,溯源唐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辉煌历史。课程巧妙融合邮票文化符号与历史知识,激发学生对湖湘文化的探索热情,为实地研学筑牢认知根基。

5月13日的实践课程以多维视角展开文化解码。在湖湘名人馆,曾国藩、左宗棠等先贤的事迹化作鲜活教材,学生们在历史长河中触摸湖湘精神脉络;机器人博物馆内,“魔法釉传奇”特技表演将千年制瓷工艺与全息影像技术交融,传统文化在科技赋能下焕发新生。午后的人文探访中,湘军水师将军府、铜官驿等古迹成为露天课堂,专业讲解让沉睡的建筑开口诉说往昔。

作为全天的高潮,黑石号特技秀以震撼的视听语言重现唐代商船远航场景。当虚拟浪涛托起满载铜官窑瓷器的古船,海上丝绸之路的贸易盛景跃然眼前,学生们直观感受到湖湘文化对世界文明的影响。随后的博物馆群参观更深化了文化认知:长沙窑瓷器上的异域纹样、绣珍阁的湘绣绝技、矿物宝石的自然造化,在少年心中播下守护文化遗产的种子。

研学归来,文化探索仍在延续。学生们通过手绘地图、故事创作等形式进行成果转化,班级分享会上涌现出“小小文物讲解员”“丝路贸易模拟方案”等创意实践。课程活动突破传统教育边界,将邮票鉴赏、科技体验与田野调查有机结合,使学生在陶瓷、湘绣、戏曲等文化载体的立体感知中,实现从文化认知到价值认同的升华。

此次活动不仅是一次文化寻根之旅,更彰显了新时代教育创新的深度。通过让文物说话、让历史鲜活,青少年在实践中建立起文化传承的使命感。正如学生胡瑾瑜在研学日记中所写:“椰枣纹执壶的邮戳,盖住了千年时光;黑石号的帆影,正驶向未来的航程。”这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正孕育着文化自信的新生力量。

责编:陈宇

一审:黄磊

二审:王德和

三审:瞿德潘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