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到零东古渡头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5-05 19:01:36

(作者 王德和)首次赴零陵旅游,应邀去朋友乡下老家。自零陵古城导航至黄田铺镇,十余公里乡道寂然无人,但见绿满山原,子规声啼。

至倒扎村,过大水塘,屋舍俨然,人烟辐辏。前面几栋风格迥异的民居,散落在舒缓的旷野中,感觉进入了“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的远古时代。暮春的阳光里,仿佛《原野的风》那悠远的节奏在风中流淌。

朋友的宅子,是飞阁翘檐的门楼,环绕着青砖围墙的木板院落。进门有照壁,照壁后是敞开的大堂,大堂里有书案、火塘、八仙桌和太师椅。前面是神龛,两面墙壁各自悬挂着“还尚早”“何需忙”的题幅。

适逢五一插田和种西瓜,朋友和姐妹们都从城里回到乡下劳动休闲。湘江河鱼、永州血鸭、东安鸡、小龙虾以及当季蔬菜满桌佳肴令我们大快朵颐。

而这短短的一段村落,仿佛令我们看到一方湘南村居博物馆。朋友的小院是将民国时期的木板祖屋,修缮改造成现在的中式院落,中为大堂,左右为兄弟居室。不失耕读为本的家风,更兼忠孝传家、清守乐道的本色。

走出槽门,是两栋绘满壁画的民居。一栋是八九十年代的红砖平房,一栋是六七十年代的土砖院落。这栋土砖院落与湘北、湘中地区的建筑风格完全不动。砖是竖立着,室内有天井,有大堂。尽管简陋,却有一肩挑的门楼,木墩、石柱,双层飞檐,镇以吞脊吻兽和狮吼。显示出虽村民小户,却富脊梁担当的本色。主人多次因简陋陈旧想拆除重建,所幸最终保留了当时风貌,令人回想起茅屋三椽,老梅一树的儿时光景。

目光转向右前方,竟然是一方“山长水阔知何处”,不尽湘江滚滚来的古渡口。湘江由广西兴安县海洋河经灵渠分流后北流过几十道湾,至此豁然开朗。这里是零陵、冷水滩和东安三县区交界处,是古时永州府通往广西的要道,西边为零陵,东边为东安,东安过去便到了广西地界。

湘江东西两岸是开阔的河谷平原,一汪碧水至此潆洄。离江堤几十米处,有一风雨沧桑的古石亭,在空阔的原野上显得无比凄清落寞。石亭没有名字,古亭东西两头门楣的青石上,分别刻着“还尚早”和“何须忙”两幅匾额。两侧没有对联。

细细观察,发现亭内有磨得油光锃亮的石凳。亭首的木梁上右书建亭时间:道光28年戊申岁仲冬月廿八日建立倒榨埠义渡石亭谷旦立。左书“零东首事”,生秦志文等人。中间为太极阴阳图。可见建亭时间为176年前的1848年。当时湘桂通衢苦为湘江阻隔,地方百姓将其作为首要的民生大事共同筹建。

从古石亭到湘江码头,中间是青石板和鹅卵石镶嵌的斑驳陆离的江埠古道。当年桨声帆影,舳舻相接,可谓冠盖云集,盛极一时。在此等待的行人便在凉亭的石凳上乘凉等候。门头的“还尚早”“何需忙”便是劝往来的过客耐心等待,不急不躁。

传说一位书生经此渡江赶考,行色匆匆。却见村民在此喝酒猜拳,并诚心邀请其为新修石亭书联题匾。书生赶考心切,一时找不出恰切对联。恰逢村民猜拳喊:八匹马呀,还尚早呀……”“五魁首呀,何须忙呀……”。书生感怀,南来北往,无非为名为利。而人生功名利禄皆有定数,该来的总是会来,何必着急奔忙?便以还尚早”“何须忙分题石亭东西匾额。村民亦拍手称好从此他们就镶嵌在这片水云之间,见证日落日升,南来北往。

亭左立着一块镌刻有倒扎古渡的石头,而亭梁上又有“倒榨埠义渡石亭”的记载,可见这里承载着很多动人的传说和变迁的往事。附件的村民却将还尚早”“何须忙这几个字当做自己的座右铭和传家宝代代相传。

在这里,他们不急于拆除祖先的宅院,保存好了昔日的长亭古道,也留下了当年的橘园池塘。还是旧时茅舍,堂前社燕。一艘乌篷静卧在古渡口,野渡无人舟自横。田间四月无闲人,朋友的兄弟早就到田间去侍弄农作了。昔日在外工作的倒扎人节假日便携着帐篷,在江边安营扎寨,一边种地种瓜果,一边烹饪佳肴野蔬。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若能盘桓江畔,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笑谈古今,未尝不是人生乐事。

朋友说:要到这里建一处露营基地。很好,唯愿不要破坏这方生态,搅乱这方宁静。



责编:王德和

一审:黄磊

二审:王德和

三审:瞿德潘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