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背包,大民生 洞口县创新“背包式”人民调解工作法

  新湖南客户端   2025-04-29 17:17:08

湖南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王薇 通讯员 黄淑君

四月的湘中大地,春雨润泽着山峦田畴。

洞口县石江镇大冲村,村民们围着“背包调解员”肖仁才竖起大拇指:“多亏你们来回跑,5年的‘心病’终于解开了!”这场持续10天的环境污染纠纷信访积案的成功调解,是洞口县“背包式”调解工作法践行“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的鲜活注脚。

在洞口22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481名“背包调解员”背着印有“调解(普法)工作包字样的帆布包穿行村落。包里装着《民法典》、调解文书、卷尺和手电筒,更装着“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的初心。自2021年试点至今,洞口以“小背包”破题基层治理“大难题”,实现调解力量从薄弱到过硬、解纷模式从单一到多元、治理格局从分散到协同的深刻变革,为新时代“枫桥经验”注入洞口实践。

2025年4月11日,花古街道调委会背包调解员调解七里村合同纠纷达成协议。

锻造扎根乡土的调解铁军

从“底子薄”到“底气足”

“大家放心,工程是为了咱两村好,问题咱一定摆到桌面上谈。”2025年3月,东征村电力升级工程的挖掘机压得坎上村路面出现裂缝,群众担忧出行安全。“背包调解员”尹邦峰赶到时,先蹲下身用手丈量裂缝宽度,掏出笔记本记下受损范围,再一一安抚围观村民。他背着包往返于两村村委和电力公司之间:“地界在坎上村,路是东征村修的,电力公司施工也是惠民工程,咱得拧成一股绳。”这是他在今年1月当选“背包式调解员”后化解的第7起纠纷,也是洞口县481名“背包调解员”日常工作的缩影。

时间回溯到2021年,作为农业大县,洞口基层治理面临压力大、任务重的现实挑战。县委以五年规划破题,将2021年定为“矛盾化解年”,针对调解力量薄弱问题,延伸“一站式”矛调中心触角,创新“背包式”调解法,变“坐等求助”为“主动上门”、“矛盾上交”为“就地化解”。

同年5月,洞口县在黄桥镇试点并推广“背包式”人民调解工作法,2021年底,全县构筑起多层次、全覆盖的人民调解组织网络体系,481名“背包调解员”覆盖24个乡镇(街道、管理区)、364个村(社区)和6个行业调委会。

黄桥镇“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谢扬标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他的背包里装着磨破边的《民法典》、卷角的调解卷宗和一把磨亮的卷尺。2024年3月,黄桥镇永发村邱某林与谢某跃因通道硬化堵塞排水引发纠纷,谢扬标带着背包赶到现场,用卷尺精准丈量争议区域,对照《不动产权登记证》厘清权责,仅1小时便促成双方和解,这起案例被作为典型经验在全省推广。“老谢来了,这事稳当。”村民的信任,是对这支队伍的最高褒奖。

系统化培训强基固本。2021年以来,累计组织培训6次,培训2800余人次,发放《司法行政工作资料汇编》《洞口县“背包式”人民调解工作手册》等资料2000余份,开办宣传专栏37个。“现在知道怎么固定证据、怎么算赔偿标准,群众更信咱了。”今年1月,新当选的江口镇花园村“背包调解员”尹才菊翻开工作日志,上面记满了法律条文和调解技巧。

数据见证蜕变,调解成功率从2021年的84.56%跃升至98.61%,履行率、群众满意率均达100%。

2025年4月14日,文昌街道调委会背包调解员调解蔬菜村土地纠纷。

探索多元解纷新机制

从“一元解纷“多元共治

“陈立兵出10万,谢光大分期付18.8万,农商银行做还款计划——这样既解急又保交情。”2025年3月,花园镇一起死亡赔偿纠纷现场,调解员郑开彩、刘兴用联合派出所、农商银行定制方案,历经4天3次协商,终以28.8万元一次性付清达成和解。这是洞口“中心吹哨、部门报道”多元解纷机制的生动实践。

高沙镇石榴村曾因道路通行纠纷剑拔弩张。村支两委、驻村干部与“五老人员”组成的背包调解队多次上门,以“积分换项目”政策为纽带,不仅化解矛盾,更争取到11万元奖励资金硬化200米泥巴路。4年间,该村处理纠纷11件,获奖励83万元实施6个民生项目,成为无访示范村,构建起“预防——化解——惠民”闭环。“背包一背,责任在肩,群众见我们就像吃了定心丸。”调解员的话,道出机制创新的核心。

在洞口,调解讲究“法理情”三位一体:每起纠纷必过法律关(对照条文定权责)、道理关(乡贤长辈评事理)、情感关(唤醒邻里情谊)。2024年12月,张某兄弟因地埂纠纷对簿公堂,调解员搬出《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请来家族长辈剖析“远亲不如近邻”,最终双方各退一步、握手言和。

行业调解筑牢支撑。交通事故、婚姻家庭等6个专业调委会与村调委会对口支援,2024年交通事故调委会结案127件,涉案金额1200万元,结案周期从45天压减至15天。“分级式问诊”机制高效运转:简单纠纷由村“四群”工作站化解,复杂事项经村两委调解,镇级“会诊”兜底,2024年以来镇村调处矛盾2490起,群众满意率100%

2025年4月28日,花古街道调委会背包调解员调解跃龙村土地纠纷。

凝聚协同共治新合力

从“单打独斗“到“攥指成拳

4 月 14 日,洞口县文昌街道综治中心内,和平社区居民陈某与蔬菜村王某在调解协议书上郑重签字,为持续 28 年的宅基地纠纷画上句号。这场跨越世纪的化解,正是洞口县“中心吹哨、部门报道”联动机制破解基层治理难题的生动实践。

纠纷追溯至 1997 年,陈某购买相邻老宅后,与王某因宅基地界线争议积怨渐深。2024 年陈某返乡再提诉求,街道办启动 “部门联动调解” 模式:街道联合和平社区、蔬菜村工作人员,多次咨询自然资源、住建部门政策,对照《土地管理法》厘清权责,邀请双方亲属及村贤参与调解,最终促成双方换位思考、达成解。“压了 30 年的石头落地,终于能睡安稳觉了。”陈某感慨道。

这样的 “跨时空和解”并非个例。2023 年,该街道杨某某、袁某某长达 25 年的共墙房屋边界纠纷,在综治中心 “吹哨” 下,联动住建、司法等部门启动 “积案会诊”,参照历史档案与现行法规重新划定边界,困扰多年的翻建难题迎刃而解,杨某某当年迁入新居。

“矛盾能啃 ‘ 硬骨头 ,关键在协同。” 文昌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县核心区,街道依托全县“中心吹哨、部门报道”联动解纠机制,针对土地规划、邻里纠纷等复杂问题,实行 “一案一专班”,整合政策解读、法律支持、情感疏导等多元力量,推动 “单打独斗” 变 “攥指成拳”。2024 年以来,街道通过该机制化解 10 年以上积案 9 起,群众满意率达 100%。

洞口县积极整合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和各方面的资源,在县、乡、村建立“一站式”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站),坚持做强县、乡矛调中心,做实村级矛调工作站,遇有专业问题随时连线指导。2023年,某企业劳资纠纷调解中,调解员远程连线劳动仲裁员,当场计算经济补偿金,3小时达成协议。“背后有‘智囊团’,遇事不慌了。”调解员的感慨,折射出协同治理的效能。

每调解一起纠纷,“背包调解员”都会做两件事:将案例录入普法资料包,作为下次调解的教科书;在村里开一场普法会,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调解一案,普法一方,教育一片”成为洞口特色。在雪峰街道天井村,村民们说:“以前遇事靠吵架,现在看到背包来,知道该找法。”

暮色中,肖仁才背着磨旧的背包走在归途,包里的调解协议书上,双方当事人的签名清晰可见。4年来,481个背包踏遍全县每一个村组,调解纠纷8334件,其中疑难案926件,涉案金额11843.82万元,成功率98.06%履行率、满意率实现100%。防止“民转刑”19起、群体性事件20起。写下10万余公里调解足迹,更在群众心中种下和为贵的种子真正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组稿:姜红玉

责编:梁原

一审:梁原

二审:罗霞

三审:戴志杰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