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客户端 2025-04-29 15:15:22
新湖南客户端4月29日讯(通讯员 魏春)近日,一场以“精耕情绪责任田——农村小学家长‘戒吼’养育经”为主题的家庭教育指导课在岳麓区学士街道渣塘小学顺利举办。此次课程由湘江新区下乡支教教师魏春主讲,聚焦农村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的“吼叫式教育”问题,通过“农耕智慧+科学育儿”的创新模式,为百余名农村小学家长送上了一堂兼具理论深度与实操价值的“情绪管理课”。
聚焦农村家庭教育痛点:从“吼叫”到“对话”的转变迫在眉睫
“双减”政策落地后,农村孩子课余时间增多,家长的教育责任更加凸显。然而,受传统观念、生活压力及教育资源限制,农村家长普遍存在教育方式简单粗暴的问题。数据显示,70%的农村家庭存在高频次吼叫现象,导致孩子自卑、焦虑等心理问题频发,甚至影响大脑发育(杏仁核过度活跃、前额叶发育滞后)。
课程通过真实案例剖析直击吼叫式教育的危害,引发家长深刻反思。魏春老师强调:“教育如同种地,急雨毁苗,和风润物,家长需要像侍弄庄稼一样,用耐心观察孩子的‘成长节律’。”
农耕文化赋能教育理念:打造“看得懂、用得上”的本土育儿经
课程创新融合农村熟悉的农耕智慧,将“看天象(觉察情绪)——松土壤(接纳情绪)——勤施肥(转化情绪)”三步心法贯穿始终,让抽象的情绪管理变得直观可感。
理论讲解:通过春耕视频、“声音温度计”实验(类比90分贝吼叫声对听力记忆的损伤),结合《乡土中国》中的传统教育智慧,解读“吼叫=滥用农药”“沟通=精准施肥”的深层逻辑。
实操演练:家长现场练习“446呼吸法”“厕所冷静法”,并通过角色扮演模拟“孩子考试失利”“作业拖拉”等高频冲突场景,学习“描述事实+表达感受+共同解决”的正向沟通话术(如用“等你写完作业,我们一起去摘西瓜”替代威胁)。
情感联结:分组绘制“家庭情绪田”,立下“每天至少夸孩子一次”“用倾听代替打断”等戒吼承诺,魏老师现场赠送“幸福家庭手环”鼓励家长们在情绪中学会积极心理暗示,通过集体宣誓仪式强化教育责任感。
从“一堂课”到“持续成长”:构建家校协同育人新生态
课程不仅注重即时技巧传授,更着眼于长效支持:现场建立“情绪互助田”微信群,便于家长分享每日实践心得(如“今天用鼓励代替批评,孩子主动收拾了书包”);推荐《正面管教》《孩子挑战》等读物,并提供留守儿童家庭一对一咨询服务,助力教育方法个性化落地。
“没想到种地的道理和养孩子是相通的,以后我会多试试‘松土壤’的冷静法。”参与课程的家长逸杭妈妈表示。课后,所有家长加入课后互助群,形成了主动学习、共同成长的良好氛围。
教育创新点亮乡土未来:让每个家庭成为“情绪良田”
此次课程是本土教育智慧与现代心理学的深度碰撞,更是针对农村家庭教育“接地气”的破题尝试。通过将“耐心、观察、顺应规律”的农耕哲学融入育儿实践,既唤醒了家长对乡土文化的认同,也为科学养育注入了新动能。正如魏春老师在结课时所说:“教育的本质不是控制,而是守护。愿每一位家长都能成为孩子心田的耕耘者,用温和的‘养分’培育出身心健康的‘幼苗’。”
随着“情绪互助田”的持续耕耘,这场始于课堂的“戒吼”行动,正悄然转化为农村家庭亲子关系改善的生动实践,为乡村教育振兴写下温暖注脚。
责编:陈宇
一审:黄磊
二审:王德和
三审:瞿德潘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