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27 15:38:34
春日的营养科诊室里,一位18岁的小伙紧紧攥着体检报告,指节都泛白了。他身高178cm,原本体重90kg,凭借每天5公里的晨跑,加上自己设计的“均衡食谱”,在30天内成功减重,体重降到了81.2kg。说起这段经历时,他满脸骄傲:“我每天都仔细计算着卡路里吃东西。”镜片后的眼睛里,透着少年特有的倔强。
可膳食分析表就像一面照妖镜,无情地揭示出问题:他的钙摄入量不足推荐量的20%,铁、锌的摄入量也仅达到推荐量的一半,其他营养素的摄入情况同样不容乐观,纷纷拉响警报。我指着报告上的红色预警,严肃地对他说:“你这么多营养成分缺乏,会掉头发的!”
他听后,赶忙回应:“啊,我已经掉了不少了。”说着,下意识地摸了摸发顶,手上还粘着几根断发,“每次洗澡,地漏都快被头发堵了。”
“你这蔬菜吃得也太少了,肠道早就该抗议了。”我一边说着,一边调出他的食物记录表。几天才排一次便,日均蔬菜摄入量不足 200g,这正是肠道菌群失衡的典型表现。
他不好意思地挠挠头,承认道:“每次上厕所都得蹲半小时,比跑完步还累。”我神情凝重地提醒他:“长期便秘,再加上低纤维饮食,可是肠癌的重要诱因。”
更危险的是,他的免疫系统也亮起了红灯。近两周内,他接连两次感冒,这正是蛋白质摄入不足引发的连锁反应。当我提到“如果不及时调整,可能会引发肺炎”时,他袖口滑落,我瞥见他手臂上突兀的骨节,这是快速减重导致肌肉流失的明显痕迹。我接着说:“接下来你可能还会半夜腿抽筋,你的血钙已经在临界点徘徊了。” 他猛地抬起头,惊讶地说:“昨天晨跑时,小腿突然就抽住了,我还以为是跑太快了……”
这些症状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一个接着一个出现,而根源就在于他自认为“均衡”的饮食结构。
作为营养师,我们的工作就像是在破译密码,从他每日1200大卡的热量缺口,到精准分析出维生素B7缺乏导致毛囊萎缩,铁元素不足引发造血功能下降,每个数据背后,都是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
诊室的窗台上,新抽芽的绿萝在阳光下舒展着叶片。这让我不禁想起去年收治的病例:有个22岁的女孩,为了减重采用“苹果三日断食法”,最后被确诊为重度缺铁性贫血;还有大学生因为极低嘌呤饮食诱发痛风,关节肿得根本无法下床。这些年轻的身体,总觉得凭借意志力就能对抗生理规律,却不知道每一次营养素的亏欠,都会在未来的某个时刻给健康带来严重的影响。
“你今天能在问题恶化前来到这里,是做了一个非常正确的决定。”说着,我递给他一份定制的饮食和运动方案,“以后每天要把深绿色蔬菜的摄入量增加到500g,还要多补充优质蛋白,像牛奶、鸡胸肉、鸡蛋这些都可以。另外,跑步计划调整为隔天进行。”小伙子看到食谱上还有“加餐坚果”这一项,终于露出了释然的笑容:“原来减肥不是一味地做减法,而是要学会做对加法啊。”
目送他离开时,阳光正好照在诊室墙上的标语上:“真正的健康管理,是让身体在减脂时依然能优雅地呼吸。”在这个人人都追求 “极速瘦身”的时代,那些被大家忽略的营养细节,往往隐藏着比体重秤数字更重要的生命密码。
作者:湘南学院附属医院营养科主任 董能慧
责编:王璐
一审:王璐
二审:陈艳阳
三审:谢峰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