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卫生报 2025-04-27 09:57:00
"我迷迷糊糊听见一些声音,好像是机器在响,也像有很多人在走动,可我喉咙里面插着管子发不出声音,全身就像被巨石压着,后来我逐渐清醒,慢慢睁开眼睛,挣扎着想要坐起来,这时有几个人围了过来,还说了些什么,然后拔出我喉咙里面的管子…"术后患者醒来易出现"ICU综合征",常表现为谵妄、恐惧或焦虑,此时,医护人员的“主动关怀”,就像是黑暗中的一束光,将会照亮这些“监护仪外的生命体征”。
“彭娭毑,现在是下午4:00”“这里是重症监护室”——时间坐标重建
封闭的治疗空间,使患者的定向力下降,不知身处何方,时间地点的告知,是信息的传递。
"我是您的责任护士小唐"——给人际定位
听到名字时大脑会点亮"人脸识别区",帮助建立身份认同,产生信任后患者也更可能主动报告身体不适及配合操作治疗,有助于临床工作的开展。
“我们这里是没有家属陪伴的,24小时都会有人在旁边守护,您也可以随时呼唤我们”——构建安全避风港
减轻患者“没有家人陪伴”的无助与孤独,确保患者的安全感。
“这些仪器设备都是为您的健康保驾护航的”—— 帮助认知重构
ICU内的警报声会让患者感到恐慌,运用一些通俗易懂的词语描述仪器设备可帮助患者理解这些是“守护我的”,减轻心理压力,增强依从性,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你的伤口有没有疼痛,口渴吗?"——了解需求
医护人员应认识到患者的生理需求及身体感受,积极沟通,并将沟通转化为精准的“诊断工具”,传递人文关怀。
“我可以用棉签给您打湿一下嘴唇”——精准护理
采用一些能缓解不适(口渴等)的措施,安全有效的解决问。
使用温柔、亲切的语言与患者交流,耐心倾听需求,同时结合肢体语言,如微笑、眼神交流或握手等来强化关系的建立。
湘雅医院重症医学科的王青霞护士长说:在医患沟通中,语言与非语言沟通的结合交流方式可以帮助医患建立信任关系,温柔的话语本身就是强效的"神经止痛剂",而非语言沟通主导信任感,一次温柔的抚触、有力的握持都能给患者带来心理支持。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于ICU的关注点不再局限于强大的临床医疗救治,而是扩展到人性化关怀。在这个充满仪器滴答声的空间,主动沟通、俯身倾听、坚定握持、温柔解释,成为比镇痛药物等治疗措施更深入人心的治愈力量。
作者: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谷梦雨 刘葱
责编:郭芝桃
一审:郭芝桃
二审:陈艳阳
三审:谢峰
来源:大众卫生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