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自由呼吸的感觉真好!”——一位脑出血患者的“重生”之路

  大众卫生报   2025-04-26 09:29:24

大众卫生报·新湖南客户端4月26日讯(通讯员 阳颖)“能自由呼吸的感觉真好!”在娄底市第一人民医院康复理疗科病房里,一个沙哑的男音慢慢地说出了这句话,虽然言语含糊,但还是能听出其中的激动、欣喜之情。

出院之际,患者向康复理疗科医护人员送上锦旗,以示心中深深的感激之情。

今年55岁的朱先生,可真是经历了一场人生的“大风大浪”。2025年1月3日上午,朱先生突然感到左侧肢体动弹不得,被邻居发现后连忙将其送到医院进行治疗,诊断为脑出血。

由于病情危重,朱先生虽然慢慢脱离了生命危险,但一系列的脑出血后遗症也接踵而至。不能言语、左侧肢体活动不利、极高危高血压、肺部感染、吞咽障碍……身上也插上了气切管、鼻饲管,说话、吃饭都成了奢望,只能慢慢进行康复。

经过多日的康复治疗,朱先生的左侧肢体功能略有改善。但因肺部感染严重、吞咽功能障碍等原因,多次尝试拔除气切管及鼻饲管,均以失败告终。

看着朱先生身上插着管子,没法说话、没法自主进食,稍微活动一下就咳嗽不停,家属心疼坏了,四处打听之后,决定带着朱先生来到市第一人民医院康复理疗科求医。

“长时间的气切管留置可能会诱发呼吸道感染,持续使用鼻饲管也会带来反流和误吸等风险,引发坠积性肺炎、胃潴留或腹泻,不仅加剧患者的身心痛苦,还会使治疗变得更加复杂,影响患者康复。”科室副主任、副主任医师刘力威介绍。“加之患者曾因患肺结核导致右肺组织损坏严重,肺功能很差,更是加大了拔除气切管的难度。”

患者入院时的肺部CT检查结果。

因此,怎样才能让患者尽快、安全地拔管,成了摆在康复理疗科团队面前的一个难题。

医师吴大洲为患者行针刺治疗。

刘力威随即带领团队进行疑难病例讨论,并邀请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眼耳鼻喉口腔科、中医科、临床营养科、药剂科进行多学科会诊,详细评估患者病情,制定了个性化的康复治疗方案与护理措施:

1.呼吸训练:通过全程规范的气道管理、渐进式呼吸肌训练、咳嗽训练提升肺功能;

2.吞咽康复:进行吞咽造影检查,针对性进行咽喉部感觉运动训练,创新性使用声门下正压、说话瓣膜、咽部可视化干预等措施协助呼吸功能恢复,改善误吸状态;

3.运动综合干预:针对患者长期卧床状态,从肢体主被动运动、体位管理、翻身、坐位平衡训练开始,逐步让患者离床,改善肌肉和运动功能;

4.营养干预:患者吞咽困难,通过鼻饲管补充营养,容易出现腹泻、腹胀等不耐受的情况,为其制定了精准的营养干预策略,并实时调整;

5.心理干预:缓解患者因长期气管切开导致的焦虑情绪,重建信心;

6.试堵管观察:动态监测血氧及通气指标。

主管护师赵琴、护师罗依格为患者进行管道护理。

在康复团队和朱先生的共同努力下,历经整整2周的艰苦康复,朱先生的气切管被顺利拔掉,恢复自主经鼻呼吸,还可以进行简单的语言交流,肺功能和吞咽功能也得到了明显改善。

随后,康复团队再次为朱先生进行了吞咽造影检查。发现朱先生可以正常进食浓流质、糊状食物等食物,均无明显误吸及反流,次日拔除鼻饲管,恢复经口进食。

“感谢娄底市第一人民医院康复理疗科医护人员无微不至的照顾和精心治疗,在他们的全力帮助下,我才能恢复得这么好,可以回归家庭和社会。”成功拔除“双管”后,朱先生对治疗更有信心。随着日复一日地坚持康复治疗,朱先生的运动功能明显改善,目前已经可以独立行走。

责编:袁小玉

一审:袁小玉

二审:梁湘茂

三审:谢峰

来源:大众卫生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