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式人工智能与交互式资源开发—— 德润园小学教师培训纪实

  新湖南客户端   2025-04-25 14:50:25

新湖南客户端4月25日讯(通讯员 张丽华 冯佳)近日,长沙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小学数学教研员张新春老师应邀莅临德润园小学,以 “生成式人工智能大模型与交互式教学资源开发” 为主题,为全校教师开启了一场跨越技术与教育的深度对话。本次活动还通过易教研平台网络向长沙-大湘西网络联校同步直播,实现跨区域教育资源共享。

一、技术解码:从 “代码困境” 到 “教育赋能” 的破冰之旅

培训伊始,张新春老师以自身经历切入,笑谈早年编程技术被淘汰的 “武林高手之痛”,迅速拉近与教师们的距离。“当 Deepseek 模型写出更高效的代码时,我意识到必须用拖拉机取代牛耕地。” 他以生动的比喻阐释技术迭代对教育资源开发的革命性意义,随后通过对比搜索引擎与生成式 AI 的本质差异,深入浅出地解析 “从无到有” 的生成逻辑 。

屏幕上,低年级数学课堂的实时生成案例引发惊叹:用豆包 AI 秒级生成的轴对称图案在屏幕上动态旋转,即梦AI制作的哪吒卡通形象化身数学小助手,用方言鼓励学生完成图形拼组任务。“这些资源上课前根本不存在,却能瞬间抓住孩子的注意力。” 张老师强调,生成式 AI 正在打破传统课件的静态局限,让课堂资源从 “预设库存” 变为 “实时共创”。

二、实操现场:代码生成背后的 “提示词魔法”

在实操演示环节,张老师以 “魔法三角形实验室” 为例,现场演绎 AI 如何将教学创意转化为交互式工具。他打开 Deepseek 界面,边输入提示词边拆解技巧:“角色定位要精准;功能描述需具象……当代码在对话框中逐行生成,实时运行的网页立刻呈现可拖拽的三角形 —— 点击 “拍照” 按钮,动态记录三角形边长变化的功能瞬间实现。

“注意!一定要加上‘支持触摸屏操作’,否则教室一体机无法手势互动。” 张老师提醒着细节,台下老师们纷纷掏出笔记本记录关键要点。当他演示如何通过优化提示词删除历史记录、保留最新数据时,现场响起此起彼伏的 “原来如此” 的感叹声,技术门槛在具体案例中逐渐消解。

三、教育重构:从 “工具使用” 到 “思维转型” 的深度叩问

在案例分享环节,张老师展示了数学教学中 AI 的多元应用:20 以内进位加法的互动练习界面,学生拖拽数字即可动态呈现 “凑十法” 分解过程;千以内数感训练工具,通过点击屏幕圈选 500 个点,实时反馈圈选策略的合理性…… “这些工具不是替代教师,而是延伸教学可能性。” 他特别强调,低年级数学课堂中,AI 生成的卡通形象配音、动态拼图游戏,正在让抽象的数感培养变得 “可触摸、可互动”。

针对教师们关心的 “技术与教育的平衡” 问题,张老师以圆柱体积教学为例指出误区:“让学生问 AI‘圆柱体积怎么算’是本末倒置,教师应聚焦如何用 AI 生成动态切割模型,让学生在拖拽圆柱转化成长方体的过程中自主发现公式。” 他提出 “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 的理念,呼应新课标要求,强调 AI 时代教师的核心能力在于 “设计有思维张力的交互场景”。

四、互动共鸣:当教育智慧遇见技术红利

培训尾声的互动环节中, 谈及资源共享,张老师认为:“当每个老师都能成为资源开发者,教育公平就有了更生动的注脚。”

暮色渐深,多媒体教室仍热度不减。正如张老师在结语中所说:“AI 不是颠覆者,而是让每个教师都能成为教育创新的‘魔法师’。当技术赋能落在具体的课堂细节,教育的温度与科技的力量才能真正共振。”当生成式 AI 开始重塑教学资源的生产方式,德润园小学的教师们正以开放的姿态拥抱变革,在 “技术为刃,教育为魂” 的探索中,勾勒未来课堂的崭新图景。

责编:陈宇

一审:黄磊

二审:王德和

三审:瞿德潘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