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天日长沙上演“天地邮情”:百人签名信飞向国际空间站

  新湖南客户端   2025-04-25 14:08:41

新湖南客户端4月25日讯(通讯员 陈中云)4月24日,第十个“中国航天日”之际,一场融合航天科技与集邮文化的跨界盛典在中南大学第一附属小学隆重举行。该校联合中南大学航空航天研究院、自动化学院、湖南省集邮协会、长沙市集邮协会等五家单位共同主办的“为中国航天‘加邮’”博士课堂暨航天邮品集藏展,以一封即将飞向太空的特别邮件为纽带,书写了航天精神传承与文明互鉴的新篇章。

上午10时,航天邮品集藏展率先拉开帷幕。礼堂内,我国首部荣获世界邮展金奖的《从空间飞行先驱到太空邮件》航天邮集(8框128枚国际标准贴片)引得观众驻足。这套跨越百年的邮品体系,串联起从齐奥尔科夫斯基火箭理论到中国空间站建设的航天史诗,成为连接人类航天史的“时光信物”。一旁陈列的20件中国航天员签名封片(由航天员集藏专家钟江军先生提供),更让观众得以近距离触摸杨利伟、王亚平等航天英雄的逐梦印记。礼堂外,中南大学航空航天技术研究院黄佳副教授团队打造的科研图片展,通过高分辨率卫星影像、航天器模型等,立体呈现“湖南智造”在航天领域的硬核贡献。

博士课堂环节,科技与人文交相辉映,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国际集邮联航天集邮委员会委员林大安以《充满趣味的航天集邮》为题,深入揭秘邮票背后的太空秘闻。他从1957年苏联“斯普特尼克1号”搭载的首份太空邮简讲起,生动展现了早期人类对太空探索的记录尝试。中南大学自动化学院赵党军教授则通过气球实验互动、平衡控制实验等浅显易懂的空气动力学演示,深入阐述火箭发射原理,并介绍我国自动化系统等研发成果,彰显中国航天工程的“硬核”担当。当大屏幕展示蕴含“中南技术”的重型火箭发射成功的画面时,现场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活动高潮出现在“寄往太空的特别邮件”环节。2203班刘亚森同学用流利英语朗读了致国际空间站乘组的信件,这封由150名师生共同签名的信件,不仅邀请宇航员为邮件签名并拍摄“太空漂浮纪念照”,更希望加盖国际空间站专属邮戳,让中国少年的航天梦想留下太空印记。经林大安会士现场解读太空邮件“地面收集—火箭运输—空间站处理—返回地球”的完整流程后,三名学生代表与专家共同将信件投入印刻“麓枫未来邮局”标识的特制邮筒。“3、2、1——太空我们来了!”随着童声齐呼,这封承载着文明对话使命的邮件正式启程,开创了我国基础教育领域通过邮政载体开展国际航天文化交流的先河。

湖南省集邮协会主任王迎在总结中指出:“这封飞向寰宇的信件,是‘邮文化+航天教育’的创新实践,更是文明互鉴的生动范例。当中国少年的航天热望借由邮票这一‘世界语言’传递,正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最美诠释。”据统计,活动通过线上直播吸引超2万人次观看,江华瑶族自治县大圩一小、大圩二小的26名师生代表专程赴现场参与,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向偏远地区的精准辐射。

这场融合“航天硬核科技”与“邮品文化软实力”的跨界活动,不仅让青少年在方寸邮票中读懂航天精神,更以“太空书信”为媒,向世界递出中国航天开放合作的“明信片”。正如活动主办方所言:“当孩子们亲手投递的信件未来随航天器返回地球,这份跨越天地的‘时光邮包’,终将成为他们逐梦星辰的永恒动力。”

责编:陈宇

一审:黄磊

二审:王德和

三审:瞿德潘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