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吉霖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4-24 18:05:17
◼汤吉霖
当清晨第一缕阳光照进村部,薄雾像洁白腰带缠绕山间时,石门县新铺镇永兴桥村在鸡鸣犬吠、袅袅炊烟中开始了新的一天。
去年5月,受组织安排,我踏上乡村振兴驻村帮扶之路。从烟火繁华的锦绣都市转入青山绿水的古朴乡村,120公里的跨越,一年的来回奔波,虽没有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驻村期间的件件小事让我感触颇深。
常德烟草机械有限责任公司结对帮扶责任人合影
永兴桥村位于石门县西北部山区,距离县城31公里,全村辖13个村民小组,共209户629人,总面积8.5平方公里,平均海拔300米,耕地1500余亩,水田650余亩。山地、丘陵面积占80%,耕地多在坡面上,土地瘠薄零散,耕作难度大,经济效益低,是典型山区村。
初到永兴桥村,听已经驻村3年的同事李智强说,他们刚来时有些泄气,2021年作为第一批工作队开车进村,一路没见着几个人影。这里曾因煤矿而兴,按政策要求陆续关停后,绝大部分劳动力外出务工,村庄空心化、村民老龄化、村情同质化严重。
脱贫攻坚不是终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我们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走户下地,访贫问困巩固脱贫成果。初到永兴桥村,快速熟悉村情、了解农户情况便是我的首要任务。为了弄清脱贫户、监测户的情况,我们走遍全村各小组。监测户张修银长期一人在家,患有冠心病、高血压,只能进行简单的生产劳动,我们帮助他落实各项政策,协助家庭医生签约。考虑到张修银劳动能力不强,我们又提供公益性岗位帮他增收,算下来一年收入大概1.3万元,生活比以前过得更好了。
笔者春节走访慰问监测户张修银
多元赋能,聚链成群推动富民强村。村里坚持“支部带头、党员示范、群众参与”模式,发展了500亩纽荷尔脐橙。我亲眼见证脐橙园里青果变金果,最终成为大家的“致富果”。为进一步壮大村集体产业,打造农旅融合示范窗口,推动脐橙果园变景区,我们又筹集资金在谢家榜脐橙基地新扩种30亩纽荷尔脐橙,支持村里发展烟叶种植、渔产养殖、早熟蜜橘、光伏发电等,振兴产业遍地开花、蓬勃发展。
永兴桥村脐橙丰收采摘现场
统筹资源,完善设施建设和美家园。山里自然环境好,但一下雨就有落石,严重时还会发生山体滑坡。去年雨季,杉岩山路段发生滑坡,严重影响村民通行,我们积极汇报争取资金,及时整修方便群众。考虑到村里马鞍翘饮水点水资源短缺,我们跋山涉水四处寻找水源,最后通过整合资源,整修蓄水池、增设电机、铺设管道、抽水蓄水等一系列措施,保障了群众用水安全、降低了用水成本。村里人气不够,我们又新建一批体育公共设施,进一步丰富村民娱乐生活,找回乡村烟火。
召开谢家榜屋场会宣传政策
虽没有亲眼看到前些年的永兴桥村,但从大家的讲述中,我知道这里经历了山乡巨变。如今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各项工作有声有色,各项荣誉纷至沓来。在和老百姓、村干部拉家常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这些年来党和国家聚焦乡村,只为兑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也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也不能掉队”的承诺。
今年5月,我们就要撤队离开。一年时光,满载着驻村的难忘经历,匆匆地走过一遭。一年来,我熟悉了身边的“新同事”,我们摸爬滚打在田间地头,一起走访农户、一起唱歌逗狗……携手这段乡村振兴旅程,我很感谢、很庆幸能够遇见志同道合的伙伴,一起做有意义的事。
小康路上脚步匆匆,愿永兴桥小康幸福。
(作者系常德市派驻石门县新铺镇永兴桥村乡村振兴工作队队员)
责编:卓萌
一审:卓萌
二审:鲁融冰
三审:廖声田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