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报丨4月20日《三湘都市报》版面速览

  三湘都市报   2025-04-20 07:22:23

4月13日,我追踪采访了20年的“助学大王”坤叔,走了。

很多年前,在凤凰,坤叔的妻子苏阿姨对我说,你们让他好好吃饭。因为在凤凰看望学生,我们往往是天刚亮就出发,人挤在几车满满的礼物中(衣服、糖果和文具),一天至少穿行大半个凤凰,给上百个孩子送学费、礼物,与他们交流,家访,天黑甚至深夜才回到县城,不按时吃饭、只吃一两餐是常事。所以我的一个职责就是叫着“坤叔,饿了,要吃饭了”,于是,坤叔就叫我“周饭桶”。

有一次在黄合乡,我又叫着“吃饭”,坤叔突然怒了:“你一个饭桶,就知道吃饭,滚回长沙去,别跟着我了。”当时一个资助的孩子反复辍学,他正为此心焦,我一下就触发了他。

坤叔是个急脾气。138次凤凰行,他多次发脾气,都只是为孩子。

很多人难以完全理解坤叔对孩子的感情,因此也难以理解他的暴怒。数年跟拍坤叔的广州导演黄栩槟说:“多少辛酸事,多大的压力,只有坤叔自己知道,他需要发泄。”我跟他久,助学路上20年同吃同住同行,挨骂多正常。

大家都熟悉他的脾气,在他生气时就把他当成一个孩子。

唯有孩子,才是他的“灭火器”。当坤叔暴怒时,叫来孩子,他就立即温和下来了。

坤叔比很多山里的父母更亲近他们的孩子。把孩子们接到县城吃完“大餐”后,他常请离县城远的孩子住宾馆。那些第一次住宾馆的孩子一进宾馆就紧张,都不肯与别的助学者睡一间房,硬要挤到坤叔的房里,有时坤叔的房内从床上到地下一睡就是10多个孩子。如何开灯、刷牙、上卫生间、烧开水泡茶等等,坤叔一样样比划着告诉他们。孩子们什么都敢问,什么都敢说,没有一点陌生、隔阂和不好意思,分外快乐。

只有孩子们永远不知道坤叔的暴躁。

那个叫我“周饭桶”的人走了,而昨天晚上,我又在叫人“好好吃饭”,她是坤叔帮助的第1995个孩子——福建的江秀化,今年47岁了,9106个受助孩子的起点就是她们那零散的一批。坤叔去世后,她立即赶来,几天没怎么吃喝了,一个人在房间哭,怎么叫也不出来吃饭,同住的孩子(其实也35岁了)滕龙芳给她打包。

叫坤叔吃饭,叫孩子吃饭,是我的幸运,“周饭桶”是我最美好的回忆。

■周智颖

人物档案

坤叔,本名张坤,广东东莞人,从1988年起开始助学。

37年来,他和他的助学团队——东莞市千分一公益服务中心,吸引了国内外5000多人跟随,在湖南凤凰、广西宁明、江西寻乌、陕西延安等地的全国8省区18县资助了9106名山里孩子,其中湖南凤凰有3666人。

2025年4月13日,坤叔逝世,享年80岁。

他的助学事业由千分一公益服务中心继续。

责编:陈舒仪

一审:张浩

二审:郭文雯

三审:周文博

来源:三湘都市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