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18 16:52:39
新湖南客户端4月18日讯(通讯员 向蓉)湘潭市雨湖区以“保护耕地就是保护粮食安全”为宗旨,创新“三转三提”工作机制,推动耕地保护从被动整改向主动治理转变,实现耕地、水田双“净流入”,成功开辟出一条耕地保护利用新路径。
转责任压实方式,提治理效能。改“单线推进”为“三级联动”,构建“区-乡-村”责任链条。成立区领导挂帅的耕地保护专班,实行“挂图作战”,将任务细化到地块、责任落实到人,推动耕地恢复、“双非”整治等工作有序高效推进。2024年度完成耕地恢复变更入库1502.05亩,实现耕地净流入636.73亩、水田净流入81.63亩,牢牢守住了耕地数量、质量“双红线”。同时,财政保障专项经费,实行“以奖代补”,激励基层积极参与恢复管护工作。通过田长制动态巡查、铁塔视频智能监管,国、省自然资源督察反馈问题整改率在全市率先实现100%,形成“责任下沉、效能上升”的治理格局。
转资源利用模式,提耕地质量。改“零散低效”为“集约高效”,破解耕地碎片化难题。推行“山上换山下”布局优化,2024年引导山上耕地退出56亩,15度以下耕地恢复1496.29亩,占比达99.6%。创新“以小改大”整合模式,将姜畲镇534.23亩“巴掌田”整合为88块“连片田”,机械化率大大提升,实现“减地块不减产量”。同步建立耕地后备资源数据库,科学划定永久基本农田,推动“荒地变良田、低效变高产”。
转执法监管机制,提长效动力。改“末端问责”为“源头防控”,筑牢耕地保护防线。运用“互联网+视频监控”技术,79处铁塔高点实现全天候巡查,大幅提升执法监察的实时监管效能。制定《雨湖区补充耕地项目及指标管理办法(试行)》,将耕地保护纳入乡街年度考核,探索“大占补”新形势下的耕地保护与恢复新路径,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同步提升。深入开展存量违法占用耕地问题整改“百日攻坚”行动,设立三大工作专班、制定“七个一批”措施,进一步释放土地资源,为高质量发展腾出空间。
雨湖区以机制创新驱动耕地保护提质增效,为守牢粮食安全底线、促进乡村振兴提供了“雨湖经验”。
组稿:马志军
责编:刘帅
一审:刘帅
二审:曾金春
三审:戴志杰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