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德亮:让百姓“就医地图”越来越小

  大众卫生报   2025-04-18 10:39:10

通讯员 邓定蓉 王悠 曾三峡

 在南华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有着这样一位“多重身份”的医生,在同事们眼中,他是一个“机器人”;在患者心中,他一个“超人”。他就是欧阳德亮——南华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普外科主任,用29年时光让湘南百姓“就医地图”越来越小。

 扎根一线:以初心铸就医者担当

 1997年,欧阳德亮从衡阳医学院毕业后,选择扎根南华附三医院。彼时的基层医院,技术薄弱、设备匮乏,许多患者被迫辗转外地求医。面对困境,他立下誓言:“要让乡亲们在家门口看好病。”

为精进医术,33岁的他考入浙江中医药大学攻读胃肠肿瘤临床硕士,学成归来后,他带着导师“扎根临床,保持初心”的嘱托,从近1000公里的杭州重返南华附三医院。

 每日提前半小时到岗查房,深夜急诊随叫随到,即便自己刚做了甲状腺癌手术,他仍身着病号服坚守一线。病房中步履蹒跚却细致问诊,手术台前连续站立数小时完成救治,诊室内反复叮嘱患者注意事项。

面对同事劝休,他直言:“患者需要,躺不住。”没有慷慨陈词,唯有躬身践行。病躯为舟,仁心作楫,在生死线上托起生命希望,让患者感受到来自医生的温暖与力量……29年来,他的时间表始终与患者的需要同步。

 “和欧阳主任同台手术,他每个动作都精准得像尺子量过一样。” 科室副主任医师黄明明感慨,“他就像一台专门为手术而生产的‘机器人’!”从胆囊切除到高难度腔镜手术,欧阳德亮将“精准化、微创化、快速康复”理念融入每一台手术,带领团队实现微创手术占比超60%,让区域患者告别辗转求医之苦。

 破茧成蝶:微创术点亮“家门口”的希望

 2025年春,一位84岁高龄患者因腹痛、发高烧,来到该院普外科就诊,通过检查确诊为胆总管结石伴急性胆管炎、胆囊结石伴急性胆囊炎、结肠肿瘤,且患者心功能、肾功能不全,伴随糖尿病等多种基础疾病。面对手术高风险,欧阳德亮顶住压力,组织多学科会诊,最终决定为其实施“腹腔镜下行左半结肠根治性切除术、胆囊切除术及胆总管探查术”。6小时鏖战后,老人消化道功能顺利恢复,家属紧握他的手说道:“以前要跑省城的大手术,如今在家门口就能解决,真是太好了!” 

这样的案例并非偶然!2024年3月,饱受“直肠脱垂伴排便困难”折磨的40多岁李先生(化名)在朋友介绍下来到南华附三普外科找到欧阳德亮主任。由于直肠脱垂相对少见,此前医院并未开展过此类手术。欧阳德亮为帮助患者缓解痛苦,通过查找文献资料、观看手术视频等方式寻找破解之道,最终决定为李先生实施区域首例腹腔镜腹侧直肠脱垂补片固定术。

手术当天,欧阳德亮带领普外科团队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操作,精准地分离直肠前列腺间隙,小心翼翼地保护着双侧下腹神经丛,每一个动作都展现出了高超的技术水平。手术结束时,进行了肛门指检,确保无狭窄,为手术成功加上了“双重保险”,患者术后10天康复出院。回访时李先生非常感激地说:“欧阳主任就像一名‘超人’,帮我解决了直肠脱垂的难题,大大提升了我的生活质量。”

 自2017年担任科主任以来,欧阳德亮推动科室实现技术“多级跳”,带领科室在区域中率先开展腔镜胃癌根治术、下腔静脉造影+球囊扩张术、静脉曲张微创治疗等新技术,填补了多项区域性医疗的空白,如今科室已熟练开展肝胆胰、胃肠道、腹外疝、甲状腺乳腺、下肢静脉曲张、肛瘘痔疮等疾病的微创治疗……

 十年间,他主刀完成5000余台手术,微创手术占比突破60%,将曾经的“转诊清单”变为如今的“技术清单”,真正兑现“家门口看好病”的承诺。

 创新攀登:以创新之笔书写医者答卷

 “临床是土壤,科研是种子。”欧阳德亮深谙此理,他白天执刀手术,夜晚伏案研究,带领团队将临床经验转化为科研成果,为区域医疗注入硬核支撑——他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各级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2篇,其中SCI论文2篇,最高影响因子5分;2014年主持省卫健委一般基金课题并结题,2022年获省卫健委重点课题立项,2025年主持的项目入选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

 如今,他正推动科室向亚专科化迈进,重点打造肛肠外科与静脉曲张外科。“要让百姓不仅‘看得上病’,更要‘看得好病’。”欧阳德亮目光坚定。

 无影灯下,他弯腰凝视腹腔镜显示屏的身影,已成为南华附三医院普外科的“精神坐标”。29年间,他从青丝熬成白发,却让湘南百姓的“就医地图”越来越小。

责编:许建

一审:许建

二审:陈艳阳

三审:谢峰

来源:大众卫生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