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新报 2025-03-25 16:32:24
本期联合出品:武冈市教育局
主持单位:武冈一中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主持人:董芳乾 刘兴龙 彭美丽
你有没有发现,很多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就像一直调不到正确频道的收音机,总是有点不和谐呢?本期内容深入剖析这一现象,强调青春期放手和关爱的重要性。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家长应适时调整方式,在给予孩子安全感的同时,允许他们自由成长。
有一种爱叫作放手
武冈市思源实验学校 肖晔
在青春的迷雾中,一位15岁少女的心声如同惊雷,震撼着我的心房:“老师,我有重度焦虑,我还有‘恐妈症’!”言语之间,不仅揭示了个人内心的挣扎,更映射出家庭关系的微妙与复杂。
“恐妈症”,一个听起来既陌生又熟悉的词汇,背后隐藏的是少女对母亲深深的畏惧与逃避。在她的描述中,母亲的形象仿佛成了无处不在的阴影。而父亲的角色,似乎也在母亲的强势下黯然失色,无力为女儿提供庇护。
这样的家庭结构,往往呈现出两个显著特征:一是父亲的缺位,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都使得家庭的天平失衡;二是母亲的强势,这种强势不仅体现在对外的态度上,更深深影响着家庭内部的氛围与孩子的成长。
对于这位少女而言,长期的恐惧与压抑可能导致两种极端结果:要么模仿母亲,成为下一个强势者;要么彻底丧失自我,变得唯唯诺诺。无论哪种情况,都是对个体成长的悲哀延续,是对自由与个性的无情剥夺。
面对这样的困境,我们不禁要问:出路何在?
或许,“有一种爱叫作放手”正是对这位少女最好的解答。父母需要学会退居幕后,让孩子在青春的舞台上自由探索,即使遇到困难,也应以引导者的身份出现,帮助孩子克服,而非替代孩子解决问题。
父母今日的行为,将深深影响孩子的未来。若你让孩子恐惧,那么未来,孩子可能会让你恐惧。因此,作为父母,我们需要拥有足够的智慧与远见,懂得在何时放手、引导。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陪伴孩子走过青春的迷雾,迎接更加光明的未来。
在“恐妈症”的背后,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个少女的挣扎,更是一个家庭乃至整个社会的反思与觉醒。愿我们都能以更加开放与包容的心态,去理解、支持、陪伴每一个正在成长的生命。
家庭中应多些“松弛感”
武冈市实验中学 李敏辉
在人生的漫长征途中,每个人都背负着各自独特的重量前行。对于15岁的小玲而言,她所承载的,是超乎想象的沉重。
小玲,一直生活在农村,凭借个人的不懈努力,成功踏入了省示范性高中的大门。然而,命运似乎并未因此给予她更多的眷顾。爷爷是建档立卡的贫困户,父亲因体弱多病而无法工作,母亲的精神状态也时常令人担忧,更有一个智力低下的妹妹。
生活的重担压得她喘不过气来。爷爷的离世,让家庭的经济状况雪上加霜。她自尊心强,对于亲戚们的疏离和冷言冷语,她选择了默默承受。母亲不仅没有承担起家庭的责任,相反地还总是向她哭诉命运的不公。在亲子关系中,小玲既是父母的希望,也是他们的依靠。她多次表示,希望将来能学一个能赚更多钱的专业,以改善家庭的经济状况。
家庭关系对于小玲来说,既是支撑也是挑战。她不仅要面对学业的压力,还要承担起照顾家人的重任。或许,除了经济上的支持外,我们更应该给予她心理上的关怀和疏导。
了解到她的情况后,学校老师去小玲家进行了家访,并与其父母进行了沟通,鼓励他们定期与小玲进行交流,倾听她的想法和感受,给予她情感上的支持和理解;同时,父母应认识到自己不仅是家庭的经济支柱,更是孩子的情感支持和心理依靠。母亲应努力调整自己的心态,减少哭诉,寻求积极的解决方案。
家庭关系中的“松弛感”,并不只是一个虚幻的名词,它关系到每一个家庭成员的心理安全感和情绪状态。不为琐事纠结,不为结果执着,共同承担,携手前行,相信爱和包容的力量,才能让家庭生活越来越幸福。
定力与耐心的考验
武冈市第一中学 李事
每一个孩子都是即将展翅高飞的雏鹰,而父母,则是那既不舍又期盼的守望者。
小谭同学的妈妈多次跟我抱怨:“我儿子总是不争气,在学习中遇到问题他就逃避,稍微遇到一点点困难他就退缩,他是单亲家庭的孩子,难道不应该是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吗?”她的心声或许正是无数单亲家庭父母内心矛盾与挣扎的缩影——既希望孩子能早日独立,又在不经意间紧紧抓住了那根名为“控制”的线,不愿放手。
“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这句老话承载了太多父母对孩子在逆境中成长的期许。然而,真正的成长,并非仅仅由物质条件决定,更多的是心灵的觉醒与自我责任的承担。小谭同学在母亲的“全方位关怀”下,似乎失去了尝试与犯错的机会,也错失了那份从失败中汲取力量、从挑战中获得成长的宝贵经历。
放手,并不意味着放任自流,而是一种智慧的引导,让孩子在安全的边界内自由探索。父母需要学会的是,如何在保护与放手之间找到那个微妙的平衡点。当孩子选择逃避责任时,不妨退一步,让他们亲身体验生活的琐碎与不易。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会逐渐意识到,每一个选择都伴随着后果,每一次逃避都将错失成长的机会。
定力,是每位父母在育儿路上不可或缺的。面对孩子的撒娇或抗拒,有智慧的父母会选择深呼吸,坚守那份为了孩子长远考虑的坚持。记住,每一次的“不帮”,都是对孩子独立能力的一次锻炼,是对他们未来幸福的一次投资。而对于孩子而言,学会拒绝父母的过度帮助,勇敢地迈出自我探索的步伐,是通往成熟与独立的必经之路。
责编:陈洁
一审:陈洁
二审:刘芬
三审:黄维
来源:科教新报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