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峰庭院经济蹚出农户增收路

  新湖南客户端   2025-02-24 18:05:01

新湖南客户端2月24日讯(通讯员 陈绪光 王玖华 赵纯愚)双峰县2024年创新发展高质量庭院经济闹得红红火火,家庭单位的经营门店办得热热闹闹,成为全县村级集体经济的财力支撑和乡村振兴的新引擎,为巩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成果,增加群众收入,蹚出了又一特色创新之路。那么,他们是如何做的呢?

“蜂蜜”引领“蜂蜜”生活

“这些蜂蜜吸取了天地之灵气,采集了田野之精华,具有养颜抗衰老止‘三高之功效,成为市场上的抢手货。”2月20日,带着防护工具的黄炎辉,指着分布在黄桃树下的15件蜂介绍:自产的蜂蜜没渗假、原生态,每年有10多万元的收入,还带动了全村蜂农养蜂,奔上了致富路。

黄炎辉检查蜂蜜质量

黄炎辉是梓门桥镇涧东村人,夫妻俩于2016年共同创办了竹海生态农庄,打造了200多亩的黄桃产业园。该村位于梅龙山下,19个村民小组,466户1800多人。头脑灵活,市场意识强的黄炎辉,除了精心管理黄桃产业外,更是拜“蜂蜜”书记黄映辉为师,学成了蜂蜜技术,入了党,当上了村干部。

“他自己有了养蜂技术,没有忘记贫群众,手把手向我们传授蜂蜜秘诀。”87岁的低保户黄先初,唠出了黄炎辉的“好处”:“我与妻子都是残疾人,30多岁的儿子仍旧单身,日子过得紧巴巴的,是黄炎辉指导养蜂技术,供应蜂种,赠送蜂箱,每年有几万元的收入,日子慢慢变好了。你看,一只只蜜蜂,就是一张张大红钞票呀。”

“县农业农村局庭院经济项目,对发展庭院经济的农户予以资金奖补,在黄炎辉的示范带领下,全村形成蜂蜜产业链,共有15户参与,其中脱贫户、监测户、低保户占三分之二,300多件蜂箱,年产值60多万元。‘蜂蜜’引领蜂蜜’生活,名副其实啊。”村党支部书记王希高说。

蔬菜产业拉动经济增长

双峰县探索创新“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整村推进 的发展模式,发展壮大乡村特色富民产业。印塘乡铁马山村,50亩儿菜和4000多平方米的育苗大棚,就是庭院经济项目带来的发展成果。

“这是第二季生产的儿菜了,头季儿菜,年前全部买给了白马食品厂,净赚了36万多元。二季儿菜产量可能低一点,每亩也有4000斤左右,还可轮作油菜、水稻,比其他作物赢利多了。”58岁的“双峰县大蔬菜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贺归春,算起了经济账:儿菜产、加工是主要业,培育销售的辣椒、

南瓜、西瓜等蔬菜幼苗,也是增收的重要财源,最欣慰的是安置了40多名困难群众就业,虽然就业时间不长,但每人都有几千元的收入,助推了当地经济增长,为助力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儿菜加工现场

据了解,2024年,铁马山村被县农业农村纳入庭院经济扶持项目后,贺归春的蔬菜基地热闹起来了:县村局的农技专家、印塘乡的挂点党政领导、县财政局驻村帮扶工作队,村支两委干部,隔三岔五地来基地看一看、走一走、问一问,解决土地流转、蔬菜销售等方面的矛盾与问题,解除了贺归春的后顾之忧。

“2024年加工儿菜1个月,育苗栽培一个多月,每天100元的工资,中午还免费供应饭菜,给贺老板打工稳稳当当,轻松赚钱。”石梅英大娘笑呵呵地说。

“全村700多亩水田,被贺归春等3家种植大户瓜分’了,没有荒一分田,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名全乡前茅,是全县有名的乡村振兴示范村。”印塘乡副乡长谢涌滨介绍。

“一户一品”助跑村级集体经济

该县支持村集体经济组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闲置庭院和土地进行规范有序和有偿流转,统一承包、统一管理,促进庭院经济与设施农业、农机社会化服务及村级集体经济增长等方面协调发展。

来到花门镇春山村,今年1月竣工的4500多平方米的连栋大棚里,4名中年男性正在认真整地。“马上要进入水稻育秧了,待4月份秧苗移栽完后,立即种植辣椒等各类蔬菜,实现循环利用,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村党总支书记贺权义这么谋划庭院经济。全村形成了“一户一品”“一户多品”的庭院经济特色产业,家家户户的屋坪空地都被果树蔬菜包围,尤其是县农业农村局启动庭院经济项目后,大大地激发了全村群众创新发展庭院经济的积极性。11户脱贫户、监测户例:2024年,经脱贫户、监测户自主申请,村支两委和驻村工作队审核,扶持的奖补项目资金户均500多元,全村达38万多元,撑起了全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半壁江山,助跑了村级集体经济的壮大发展。

大棚集中育秧整地

“2024年,200棵红心柚子,50只羽鸡,1亩地的蔬菜,共获收入1800多元,加上低保金、退役军人补助等,年收入有2万多元了。”76岁的退役军人刘兴福,对党和政府的关感激不尽,“村支两委干部和县农经事务中心帮扶工作队,一有空闲就上门看望我、问候我,帮我推销农产品。去年喂的土鸡、榨的菜籽油等土特产,就是他们帮销售的。今年我准备扩大庭院种植积,屋前屋后的所有空地,全部种上水果和蔬菜,力奔上脱贫列车。

县农业农村局负责人表示,将继续加大扶持力度,创新模式,盘活资源,进一步推进庭院经济发展,做活“土特产”文章,促进脱贫户较快增收,实现“小庭院”“大经济”,不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组稿:龙宗红

责编:梁原

一审:梁原

二审:齐果

三审:周智颖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