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嘉诗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2-07 16:37:31
读过杨绛先生《我们仨》的人,估计都忘不了里面漫长得揪心的梦,这本书以简洁的语言,哀而不伤的笔调,回忆一家三口那些快乐而艰难、爱而痛的日子。
1932年春天,杨绛考取清华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研究生。她与钱钟书在清华园匆匆一见,便彼此难忘。后来,钱钟书约杨绛见面,第一句话就是:“我没有订婚。”杨绛说:“我也没有男朋友。”此后,两人明确了情侣关系,开始鸿雁往来。钱钟书的信件不仅文辞优美,更饱含浪漫情愫,杨绛的内心全然为他所触动,就此认定,此生只这一人。1935年杨绛与钱钟书结婚,开始了长达半个世纪相濡以沫的婚姻生活。
“最贤的妻,最才的女”,在国学大师钱钟书心目中,妻子杨绛无人可比。就才华而言,当年,他们抵达上海后,杨绛凭借创作话剧剧本,在上海滩声名远扬,彼时的钱钟书却处于事业的低谷期。后来,钱钟书想写小说《围城》,杨绛知道后全力以赴地支持,家里少了钱钟书的收入,杨绛辞退了阿姨,主动承担起了操持家庭的重担。这本书钱钟书写了两年,可以说其中有一半是杨绛的功劳。
那杨绛是如何评价钱钟书的呢?
在《我们仨》的附录部分,有一件杨绛的墨迹,这是她并不多见的楹联作品,是她题赠给钱钟书的。联语是这样的:中书君即管城子;大学者兼小说家。落款为“戏赠‘管’‘城’作者。杨绛”。
杨绛自己在注释中说,“中书君”“管城子”都是古代对笔的别称。而《管锥编》《围城》则是钱钟书的代表作。更有趣的是,钱钟书果真有个笔名,就叫中书君。杨绛将钱钟书戏称为“管”“城”作者,既合其人,更有其趣。下联“大学者兼小说家”则是杨绛对钱钟书事业成就的概括,也可读出几分调侃与自豪。
这副联围绕“书”而来,也围绕“书”而去,杨绛曾说:“我们不论在多么艰苦的境地,从不停顿的是读书和工作。因为这也是我们的乐趣。”现在回头再看这副楹联,浓情依然在。因为都热爱读书、热爱文学,他们不仅是夫妻,更是挚友、知己。徐志摩曾说:我将于茫茫人海寻我灵魂之伴侣,得之我幸,失之我命。原来,他们的缘分,早在清华园的那次相遇就已经注定。
总策划/夏似飞
统筹/文凤雏 赵雨杉
执行/陈永刚 朱晓华 朱玉文 王华玉
文案、出镜/张嘉诗
拍摄/邹尚奇
剪辑/戴钺
设计/叶艳娜
责编:张嘉诗
一审:陈永刚
二审:赵雨杉
三审:文凤雏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