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新报 2025-01-15 15:50:47
长沙市开福区湘一史家坡学校 周晶
儿童与诗歌似乎有着天然紧密的联系,记得小时候躺着妈妈的怀里,轻轻哼唱的“月亮粑粑,里头有个嗲嗲,嗲嗲出来买菜,里头坐个奶奶……”,那魂牵梦绕的声音,久久留在了记忆的长河中,诗歌的语言如繁星在夜空闪烁,似花瓣在晨露轻颤。
诗歌与黎明共舞
与诗歌日日相伴是在一年级的课堂上,那一篇篇课文配上小朋友稚嫩的童声,仿佛如天籁之音:“我要去学校,上课不迟到”“我神州,称华夏,山川美,可入画……”,诗歌本身就有韵律,加上儿童视角,孩子们读起来格外卖力。学校每日早读,我推出了每日晨读诗歌开启仪式《与黎明共舞》,伴着美妙的轻音乐,诗歌宛如精灵一般,带领孩子在字间跳跃穿梭,时而低语呢喃,时而激昂呐喊,叩击灵魂深处。
向着明亮那方出发
有一天,我突然接到了小报告,“老师,我们班有小朋友乱编诗,把春晓编成了春眠不觉晓,处处蚊子咬……”,本来我是挺生气的,一调查,胡乱编诗的还不止一人,几乎成了一种班级潮流,在班上掀起了编诗热。既然小朋友有编诗的欲望,我何不教他们编诗呢?我深知堵不如疏的道理。
于是,我选了金子美玲的诗集,这位日本的童谣诗人用儿童的视角描述世界,以孩童般想象将大自然的自由和快乐描绘得淋漓尽致,虽语言简洁,但寓意深刻。
经过甄选,《向着明亮那方》的诗歌选集成为了孩子们课前三分钟的阅读书籍,每天上课预备铃一响,从教室传来的读诗声成为了学校一道靓丽的风景。
诗在脚下,更在路上
一个月后,我计划将孩子们慢慢引入到诗歌创作阶段。生硬的教学不可取,如何让孩子们饶有兴趣地爱上创作,成为我教学研究思考的命题。我从诗集中挑选了8首适合仿写、不同风格的诗歌,根据诗歌的意境配上精美的插图,留出给孩子们仿写和画画的空白,设计颇有儿童趣味的封面,给每个孩子设计出一本专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诗歌集。
惊喜总是在不经意中悄然发生,创作阶段比我预想的还要顺利,孩子们不光顺利地写出了初春的童诗,还十分用心地给自己创作的诗歌配上画,读着孩子们创作的充满想象力和童真的诗歌,我的内心充满了激动,立刻将一张张作品拍到了班级群,这一份欣喜我希望能和家长一起分享,“滴滴滴”手机不停收到家长们的反馈,“每个孩子都是诗人,也都是艺术家”“孩子们写得很有趣,插画也很应景”“感谢老师的用心,这样的创作再多来点”……
轻触晨曦的露珠,唤醒沉睡日常的美好;徘徊巷陌的清风,捕捉夏日预留的幽影……,我鼓励家长带孩子们去经历山川湖海,记录人间百态,诗歌不仅仅存在于书本、文字之中,脚下的每一步都能成为诗的源泉,我期望着孩子们去草地上撒欢,去星空下仰望,让身心与诗一同在人生之路上徜徉、生长。
金子美玲诗中有这样一句话:在静谧的夜晚,乘着红色的小船划向海面,让小船在五颜六色花瓣的波浪中摇晃着,驶向远方的海岸。我愿成为那个船夫,带着孩子们驶向诗歌的彼岸。
周晶,长沙市开福区湘一史家坡学校语文老师,曾获长沙市书香教师,开福区骨干教师、优秀班主任、师德师风先进个人等荣誉,其亲切的教学风格,深得学生和家长的喜爱。辅导的学生作文多次在国家省市级刊物上获奖。
责编:唐瑾
一审:唐瑾
二审:刘芬
三审:黄维
来源:科教新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