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湘都市报 2024-12-19 17:56:16
三湘都市报·新湖南客户端全媒体评论员 张军 晓风 视频 刘文
反腐败的力度越大,贪官污吏们对抗的手段也是越来越花样百出。有些伎俩还真是不断刷新我们的认知,比如广东省旅游局原一把手杨荣森就是在不到47岁时采用“逃逸式辞职”妄图规避惩罚。
广东省纪委监委日前宣布,开除杨荣森党籍,涉嫌受贿、利用影响力受贿犯罪问题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
据查,杨荣森出生于1968年9月,2008年3月出任广东省旅游局局长、党组书记,2015年8月卸任。同年9月,杨荣森的广东省政协委员资格被撤销。当时披露,杨荣森因严重违纪,已被撤销党内职务和行政撤职。9年后,也就是今年11月,杨荣森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被查。纪委监委的通报中,除了他丧失理想信念、背弃初心使命,违规收受礼金、搞权钱交易外,有一个用词分外醒目:“逃逸式辞职”。
“逃逸式辞职”,是近些年才明确提出的一个概念。即以提前退休、辞职等方式,试图逃避党纪国法的惩处,或者到原业务管辖范围内企业任职、兼职,利用政商“旋转门”捞回报,是隐形腐败的一种。
媒体报道过的两个“东窗事发”案例就很有代表性。
杭州市公安局原副巡视员邱平,提前6年退休,还主动要求放弃退休待遇。原来,他退休后出任多家企业的安全法务顾问,顾问费高达320余万元。而这一切,都是相关企业为了“报答”邱平在公安网监部门任职时为企业提供了各种关照。
中国建设银行机构业务部原总经理黄曦,在建行工作了32年。2018年7月,不满54岁的黄曦辞职。一个月后,她进入地产公司泰禾集团,担任执行副总裁,分管资金部,领取高额“安家费”和不菲薪酬。
“逃逸式辞职”是一种腐败新动向,虽然在整个腐败行为中并不是最主要的,但这种腐败方式时空跨度长,具有极强的隐蔽性,而且兑现回报的方式往往披着合法的外衣,对违法违纪人员而言,风险低、成本小。对办案机关来讲,获取证据的难度更大,为监督、查处、治理腐败和不正之风,带来了更多严峻挑战与困难。
腐败是危害党的生命力和战斗力的最大毒瘤,反腐败是最彻底的自我革命。只要存在腐败问题产生的土壤和条件,反腐败斗争就一刻不能停,必须永远吹冲锋号。
在党内自我监督和人民监督下,反腐利刃始终高悬,只要是搞腐败,就必然要露出马脚。有腐必反,有贪必肃。“逃逸式辞职”也好,坐拥权力寻租也好,都难逃恢恢天网。
责编:苏亮
一审:张军
二审:袁欣
三审:周文博
来源:三湘都市报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