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上新”,人才培养咋跟上

  三湘都市报   2024-12-15 07:46:48

三湘都市报·新湖南客户端全媒体记者 高煜棋 王智芳

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的进步与产业结构的变革,新兴职业不断涌现,对掌握高技术、精通高技能、具备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需求空前高涨。

高校作为引领新职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力量,正通过开设相关课程、调整专业结构、优化教学内容等方式,积极应对新兴职业的挑战。

新职业离不开人才的加入,湖南高校如何对接产业、职业的需求?湖南省职业教育院校将如何调整专业布局,提高职业教育适应性?连日来,三湘都市报记者进行多方采访。   

调整布局,新设专业导向立足于“新”

新专业开设的最大问题是能否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就业需求。面对大量新职业的涌现,湖南高校积极调整专业布局,保证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市场精准输出。

“今年学院的迎新大会上,杨智院长就激励我们: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作为新时代的产物,不仅承载着技术革新的使命,更是智慧与管理的深度融合,预示着无限可能。”湖南大学2024级学生赵洋帆告诉记者,作为湖南大学大数据管理与应用本科专业的首届学生,他对自己的专业充满了热情和期待:“我想成为一名既精通大数据技术,又深谙管理之道的经世致用型商业领袖。”

“学院老师时常和我们强调网络媒体的重要性,这也是我们新闻传播专业学生如今必须掌握的技能。”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22级学生万彦汝告诉记者,同学们都知道“网络主播”已获得“国字号”认可,对该专业的同学来说,这是一个新的机会。

为了让学生对于各类网络媒体的制作、运营更加熟练,在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社会化媒体实践与理论》和《新媒体视听内容与运营》课程中,老师会针对不同媒体让学生探索其新媒体产品制作、运营方法,也会在不同的课程中锻炼学生即兴表达、直播上镜的能力。

“提高专业结构和地方产业结构的契合度是学校专业动态调整机制的要求。”长沙财经学校相关负责人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学校将根据市场需求,及时做好专业调整工作,提升专业建设的适应性和吸引力。

“对应湖南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需求,我们学校每年都有调整专业设置。”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工作人员介绍,前几年由于专业目录中没有对应的数字化专业名称,学校增设了“数控技术(智能制造单元)”“模具设计与制造(3D打印技术)”等专业方向,以满足相关行业企业的紧缺人才需求。

调整专业布局,湖南还有更多高校“解锁”新职业人才培养。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新增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专业。吉首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人工智能专业2024年经教育部批准开始招生,通过探索人工智能产业产教融合新模式,为促进我国在新一轮国际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做出贡献。

校企联合,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

新职业“入编”,为了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湖南各院校走在了前列。

湖南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海洋机器人专业于2024年开始招生,作为适应国家建设“海洋强国”战略而设的新兴多学科交叉专业,涉及船舶与海洋工程、机械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等学科,是教育部新工科专业。该专业以海洋机器人设计与开发、海洋机器人操纵与控制、信号处理与测试技术、水下导航与定位技术等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为基础,以水下钻探与行走机器人、水面机器人等的设计、制造与控制为专业发展方向,培养适应机器人设计与数字化制造、智能装备开发与应用、智能运维与装备管理等领域生产和管理的高素质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2024年,湖南第一师范学院计算机学院新增网络空间安全专业,面向国家网络空间安全战略需求,培养能在网络空间安全及相关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应用服务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工程应用型人才。

吉首大学依托学校人工智能专业设立“人工智能专业创新创业班”,采用“数理基础与学科素养+实践与创新能力+项目研发与创业能力”的“2+1+1”阶梯式培养模式。校企双方联合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建核心课程、核心教材,更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共同参与培养过程,共同评价培养质量,共建实践平台、实习基地。通过学校主导、校企共建的方式,开设数据库开发技术(OpenGauss)、操作系统(OpenEuler)、 深度学习(昇腾)、机器学习(昇腾)等华为信创特色课程,引入“基于LLM的中医智能问诊系统”等华为信创实战项目案例,打造信创特色的课程体系。

赛出新技能,学校以赛促进职业认同

推广新职业的难点在于“社会认可”和“福利保障”。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新职业纳入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从业者认同感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强,而湖南各类院校则很好地利用了技能大赛这一点。

2024年,湖南女子学院新设人工智能专业,针对人工智能发展的最新趋势,旨在满足对熟练的人工智能从业人员日益增长的需求。学校通过拓展学习资源、优化课程体系以及增设实践平台等多种举措,培育更多人工智能领域的创新型应用人才。

专业开设以来,已经在省内取得了多项成绩。第二十六届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湖南省选拔赛今年6月在长沙举办,湖南女子学院11支队伍参赛,荣获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

莫诗鋆是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教师,她从全国职业技能大赛的竞技场返“湘”后,继续投入高校职业教育的日常中。“从一种技能变成一个可以容纳上千上万人就业的行业。”在莫诗鋆看来,全媒体运营行业还处于快速发展期,她教过的不少学生在毕业后选择了从事对口专业。

11月15日,由长沙市教育局主办的2024年度“楚怡杯”长沙市中等职业院校技能竞赛在长沙市望城区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举办。

“新职业产生新的劳动者,劳动竞赛要与时俱进,才能富有生命力。”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信息技术中心主任教授、第八届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员决赛湖南代表团的技术指导欧阳广说。把新职业纳入全国职业技能大赛,有利于增强从业人员的社会认同感、促进就业创业,“赛场上释放出的信号,对促进新职业就业创业具有重要意义”。

责编:陈舒仪

来源:三湘都市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