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为 汨罗市融媒体中心 2024-12-04 11:52:11
论坛现场
11月底,一个特殊的论坛活动在汨罗举行。论坛之中,上百位参加成员可谓“举足轻重”,但重,不重在个人,重在关乎全市万千学子,关乎汨罗基础教育。
这是汨罗市首届名师名校长工作室考核暨名师名校长论坛。其中,汨罗首批名师名校长工作室首席做述职报告,湖南省名师名校长工作室建设专家现场点评,多位名师、名校长分别围绕各自主题展开“头脑风暴”。
“这次活动可以成为全省的典范,值得推广。”专家黄佑生最后点评道。
古语说:执大象,天下往。一场活动,名师名校长作为教育核心竞争力,致力“传经送宝”;全市基础教育人集众家智慧,交流、碰撞、思考,共同谋划汨罗基础教育发展方向。
那么,名师名校长工作室,究竟能为教师队伍带来什么改变?又最终为学生创造怎样的课堂?汨罗倾力打造的“双名工程”,成长一年半,如何引领基础教育改革发展?
名校长论坛
远征号角下的铺路石
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当这句话“抛”在汨罗两位首届名校长面前,他们不约而同,都给出了新的解读。
“不只是校长一个人。”市一中校长冯丁伟解释:而是校长带领下的一群人,是以校长为代表的教师队伍。
市二中校长张小广则说:一个好学校,必须有一个好的中层干部队伍。一支好队伍才能带出一个好学校。
这其实是他们的更深理解,也是他们的共同理念:只有存在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才能创造出一所好的学校。
名师名校长工作室正是脱胎于这种愿景——通过工作室的建设,唤醒和点燃更多优秀教师,使其成为办好一所学校的卓越者和引领者。
回顾历史,名师指导其他教师的理念已有数百年历史。过去的师徒制就是名师工作室最早的形式。简单来说,工作室的存在是让专家型教师指导新教师并引领教学创新,由此提高教学质量。
在汨罗,工作室起于2023年初,市委书记朱平波对全市教育工作作出批示,提出要“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实施名师名校长培养工程”。汨罗实施“双名工程”的远征号角因此吹响。
汨罗市一中2024暑期培训班上,市委书记朱平波讲话
2023年6月25日,经过自主申报、学校推荐、专家评审、现场考察等一系列严格规范的流程,全市首批名师名校长工作室成立,市一中数学教师彭超等5人成为汨罗市首批名师工作室首席名师,市一中校长冯丁伟等4人成为汨罗市首批名校长工作室首席名校长。
时隔一年,2024年6月25日,汨罗市第二批名师名校长工作室成立,新增首席名师6名,首席名校长(园长)2名。
在市委教育工委、市教育体育局的全力推动下,汨罗聚焦怎样建设工作室、建设什么样的工作室以及工作室的考核机制等核心问题,梳理明确首席名师名校长、核心成员和种子成员工作职责与角色定位,致力于把名师名校长工作室打造成汨罗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蝶变之地、新时代汨罗素质教育发展理念的策源之地。
11月28日,寒意料峭的晚上,冯丁伟在办公室缓缓踱步。面对记者关于名校长的提问,他解释道:“身为首批名校长,我们希望做一点探索和思考,做一点铺垫和贡献。希望做好一块铺路石,让更多人通过工作室有所获、有所得。”
冯丁伟名校长工作室活动
翻倍的申报人数与“三分之一校长”
冯丁伟是目前仍活跃在汨罗教育一线中资历最深最久的老校长,全市许多初高中学校的校长、骨干教师都是他曾经的同事或学生。
这份影响力,被他“光明正大”用在了一件事上——11月24日-27日,湖南省语文名师工作室的成员受邀来到市一中进行为期三天的教学研修培训活动。
冯丁伟要求学校语文教师必须参加,与此同时,向市二中、三中等发出号召,邀请更多语文老师前来参加,共同提升学习和研究能力。
一呼百应,参训者众。
当然,这样的号召由这位最资深名校长发出,再自然不过。
事实上,一年多来,同样的培训活动一直在冯丁伟的主导下发生。市一中“请进来”的名师如全国优秀教师吴广平、长郡中学党委书记翁光龙、长沙市雷锋中学校长王毅等接连不断。他的目的,就是通过名师工作室的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升课堂教育教学质量,并最终将教学成效反馈到学生身上。
湖南省张欢英名师工作室在市一中送教送培
“走出去”“请进来”,是公认的更新教育理念、挖掘教学经验的重要方法。而青年教师队伍建设也是名校长工作室的重要任务。
“双名工程”启动以来,灵活开放的培养资源体系逐步构建,省内外名师名校长纷纷来汨罗为一线教师传道授业,厦门大学、复旦大学、长郡中学等名校也先后成为汨罗教师队伍的“充电站”。
“眼看着很多老师从过去的观望变成了积极申报参与,现在工作室成员增加了一半。”回忆一年多来的变化,冯丁伟有些欣慰:越来越多老师意识到,参与工作室不仅是一种荣光,更多的是一条自我成长的路径。“氛围很好,影响力出来了,将来会影响到更多的老师。”
名师和名校长是教育改革的先行者,在破解教育改革难题中发挥着引领、实践、创新、资源整合及示范等多方面的作用。而名校长工作室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最终还是“治校”。
如果说冯丁伟的名校长工作室更倾向于教育思想的引领,考虑更多的,是如何通过更新迭代的教育队伍,让素质教育更好地坚持和发展下去,并将其当成汨罗教育的最终目标,那么,张小广的名校长工作室,也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校长培养手册”。
张小广名校长工作室在新市中学举行第三次研修活动
“被时间证明了是好的经验,就能拿来用。”这是张小广关于工作室的思考。
在成为市二中校长之前,张小广有着扎实的教学经验和亮眼的教学成果——先后担任过一线教师、年级组长、副校长,其中担任年级组长时期,某年岳阳地区理科前30名内,他所带的年级学生占据过半席位,且拥有前10名内的一半席位。
观察、总结、研究,长久的教育时光中,张小广意识到一点,年级组长负责制是汨罗最成功的教育经验之一,是保证汨罗教育质量长盛不衰的“秘密”。
“汨罗连续30多年的万人本科升学率在岳阳地区都是第一名,正是因为汨罗高中有一个年级组长负责制的传统。”张小广认为,“高一年级组长接手新的年级后,瞄准的就是三年后的出口”,因此高中教学可以稳打稳扎,不急功近利,不只图眼前,这无论对学生、教师还是学校,都是更温柔的成长环境。
“一个优秀的年级组长就有一个好的年级。当越多优秀的年级组长出现,就有越多的‘三分之一校长’出现,也一定会成长起更多的优秀校长。”
张小广是这么想的,他的名校长工作室也这么做了——今年4月,他正式邀请工作室的成员校校长们坐在一起,围绕“中层干部的培训和引领,让中层在自己的领域充分发挥潜能”这一主题展开研讨。
任弼时芙蓉学校是张小广名校长工作室的成员校之一。最早借鉴了年级组长负责制,校长何文龙在初中阶段实行一年后,效果出来了:农村学校初中教育质量评价,学校从过去的十几位蹿升到了第二位。
目前,成员校正则学校和归义学校也开始探索实施同样的方法。
“通过校长研修,打造乡村校长联盟发展共同体,推动乡村教育的重构。”这是张小广名校长工作室的目标之一,此外,还有针对乡村学校困境,推动联盟校统一研究编写学案,以此构建最优课程标准化载体,缩小城乡教育水平差距,实现教师资源共享等等目标。“一个薄弱学校,和一个品质学校的标准应该是一样的,我们应该努力打造这种标准化。”他说道。
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一群人会走得更远。这是关于名师名校长工作室作用最广为人知的一句话。
也可以说,名师名校长工作室是一片海,也是一座桥,连接起众多专家、校长、教师乃至学生,让教育改革与学校发展更加专业和深入,让校长们在共同体中相互砥砺、取长补短,坚定争做新时代“大先生”的信心和决心。
名师论坛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站立讲台,上好一堂地理课,就是老师最大的价值。如果还能带动更多年轻教师,就更能体现名师的价值。”11月28日,课堂间隙,汨罗市二中地理名师潘聪伶说。
潘聪伶搭建的名师工作室平台,主要任务是打造地理思维型课堂。他介绍,高考命题特点之一是:无思维,不命题。地理思维则指基于地理学科认知,分析地理事象的固定思考方式,“重点是分析,而不是记和背。”
于是,2024年春暖花开之际,潘聪伶带队,工作室成员教师和学生代表参与,先后走进湖南省地质博物馆、省植物园、隆平水稻博物馆实地研学,深入川山坪镇调研花岗岩产业发展,致力在课堂内外进行地理思维训练的贯穿。
“地理研学,不是简单地走马观花,而是带着探究的问题和任务。学生和老师反映都非常喜欢,我们也会继续坚持。”潘聪伶说。
潘聪伶名师工作室
向外看齐,向内生长。通过自己的名师工作室构建资源共享与交流平台,正是培育新时代汨罗优秀教师的有效途径。
“如果说名师名校长是火车头,那么加上‘工作室’,火车就可以变成动车,因为动车的每节车厢都有自己的动力。”黄佑生这样比喻并解读。
比喻恰如其分。在汨罗名师名校长工作室内,自身成为动力,驱动教育的车轮滚滚前进的老师,比比皆是。
在市一中的彭超高中数学名师工作室,名师探索初高中教学衔接,研究《高中视角下的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方案》实施,以加强初高中教学联系,促进初、高中数学课堂衔接。
在白塘中学的杨中建初中物理名师工作室,他指导青年教师——第一年教物理,站稳讲台,坚持上好每一节常态课。公开课点评中,他鼓励道:“汨罗的物理学科是有优良传统的学科,有辉煌成绩的学科。物理教学任重道远,革命尚未成功,小伙子们仍需努力。”
在罗城学校的杨青初中语文名师工作室,成员参与立项或结题的各类课题达到18项,优秀教学设计总数37篇,教学竞赛、论文、教学案例等获奖60项,参与完成2本书籍编撰工作,指导学生参与语文类竞赛获奖达170人次。
杨青初中语文名师工作室优秀教学设计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这是徐志摩《再别康桥》中的一句诗,也是杨青在她的初中语文名师工作室总结上的一句话。
她要做的,就是和团队一起塑造富有生命力的语文课堂,一起“寻梦,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星星需要发出光亮,教师人才的培养需要平台。立足眼前,名师名校长工作室就是最好的平台,也是最亮的“发光体”。
如今,一年半时间已然过去,17个名师名校长工作室,115场研学研修活动……但,对汨罗而言,仍仅仅只是个开始。
“是教育学多方向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大窗口,更是探索以教育家精神贯穿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的大讨论,充分凝聚起培育强国之师、研究强教之道的汨罗力量。”回到文章开头、举行在2024年年末的论坛中,湖南省名校长、中南大学第二附小校长肖慧这样评价论坛本身。实际上,研究强教之道的汨罗力量,培养新时代汨罗“大教育家”,也正是汨罗名师名校长工作室存在的价值与意义。
12月伊始,汨罗的上空,拨开云雾,光明显现。“围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总体目标,大力推进双名工程建设,培养高素质、专业化的校长、教师队伍,我们仍然任重道远。”市教育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楚军说。
责编:周媛晖
一审:周媛晖
二审:杨熙明
三审:唐志军
来源:汨罗市融媒体中心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