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清湖秀 水韵韶山

  新湖南客户端   2024-11-14 22:11:52

文/图/视频/王婧 徐如风 谢浪 张敏

一江碧水,十里画廊。韶河蜿蜒,静静流淌在韶山的广阔天地间,宛如大地的血脉,滋润着这片红色的土地与英雄的人民。当前,韶山市农业农村水利局积极做好“水”文章,建设管理并重、防汛抗旱并举、治水兴水并进,努力打造美丽河湖建设的韶山样板,一幅人水和谐的美好画卷在韶山大地缓缓铺展。

青年水库。

近年来,韶山市农业农村水利局积极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水资源管理为根本,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水利工程项目建设为抓手,积极推进管理体制改革、水旱灾害防御工作、河长制工作、重点水利建设、安全生产等工作实施,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韶山银河。

深化水库管理体制改革,打造现代水库新标杆。以创新为驱动、以绿色发展为核心,韶山市农业农村水利局因地制宜,建管并重,在抓好建设的同时,积极创新水利工程管护体制机制,探索出一套“产权明晰、责任明确、体制健全、管护到位”的水利工程管理机制,实现了水利工程“管理主体明确、管护标准具体、考核奖惩到位、效益充分发挥”的水库长效管护机制,成为湖南省深化小型水库管理体制改革样板。

红旗水库。

下好防汛备战“先手棋”,打好灾害防御“主动仗”。韶山市农业农村水利局坚持“防大汛、抗大灾、抢大险”思想不动摇,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按照防汛备汛责任压实到位、各类预案执行到位、预警预报覆盖到位、隐患排查整改到位、宣传防御普及到位“五个到位”工作要求开展工作,加快构建水旱灾害防御工作体系,着力提升水旱灾害防御能力。

青沟水库。

以“河长制”促“河长治”,打通河湖管护“最后一公里”,韶山市农业农村水利局深入推进河长制各项工作。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推行“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河长制网格化管理。二是巩固治理成效,深入推进河道“清四乱”行动,聚焦突出问题靶向整治;筑坝通渠引水,跑出项目建设“加速度”。全力推进韶山市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 韶山市小型水库安全监测设施建设项目、菜石江韶河段治理工程、小型农业水利设施建设、城乡统筹供水项目、韶河水环境治理项目提速、提质、提效,冲刺项目年度目标。

韶河清溪村段。

韶山市农业农村水利局时刻紧绷安全生产这根弦,真正做到思想上高度重视、责任上落实到位,确保安全生产各项工作落地见效。一是认真开展隐患排查,严密防范化解水利重大安全风险,推进各项安全防控措施落地落实。二是认真开展防溺水工作,制定《水利系统防溺水工作方案》,切实做到防溺水安全警示牌、防护栏等防护设施全覆盖。三是持续推进打非治违,切实治理纠正违规违章行为,有效防范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韶河北源杨荣河。

强化政治担当,扛牢主体责任,韶山市农业农村水利局扎实推进省委巡视反馈问题整改。一是针对韶河沿岸存在污水直排河内以及青年水库水质问题,组织开展韶河入河排污口全面排查与整治行动,开展青年水库生态养殖与巡查清洁行动,持续推进水库水质达标。二是针对石湖村饮水问题,实施《石湖村饮水工程实施方案》,目前石湖村350余户农户入户管网已安装完毕达到通水条件。

青年水库水质净化工程。

水脉即文脉。韶山市农业农村水利局持续推进“一县一示范”“一乡一亮点”幸福河湖建设工作,积极绘好包括荷塘、南岸塘、黄田河、青年水库、青沟水库、红旗水库、韶河等景观在内的水韵莲城百景图。深入挖掘河流历史传说、人文故事等水文化资源,将特色文化融入美丽河湖创建,充分展示地方水文化资源禀赋和特质,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水文化景观和水文化载体。

韶河韶山村段。

韶山新时代红色旅游和河长制工作主题公园坐落于韶河河畔,是一座集“红色教育,旅游观光,休息娱乐,科普宣传”于一体的综合性园林。依托优质河湖底蕴,统筹传承红色基因和保护绿色河湖生态,河长制文化宣传、水情科普教育、人水和谐景观展示与红色旅游产业联动发展,激活河湖经济“一池春水”。助推“红绿结合”发展模式,力争打造成湖南省首个生态文明主题公园,成为湖南省生态文明宣教基地、湖南省水文化形象展示窗口、韶山市红色文化教育基地。

河长制主题公园。

清溪镇长湖村是韶山市建设“美丽河湖”的一张绿色名片。步入长湖村,新修的柏油路两侧种满花草乔木,长青湖水清岸绿,鱼翔浅底,偶尔可见水鸟低飞,风景如画。近年来,长湖村围绕“乡村振兴,水利先行”的发展思路,筹集资金数十万元开展重点河段清淤扩容、河堤修整、岸线绿化等项目,持续改善河湖面貌,基本实现“河畅、水清、堤固、岸绿、景美”的河湖生态环境。

长湖村长青湖。

呵护一方碧水,造福一方百姓。保护河湖生态,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韶山市农业农村水利局将扎实推进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保障“水安全”、做美“水生态”、做强“水经济”,切实强化水利部门为项目建设、乡村振兴、民生实事等重点工作的服务保障能力,为韶山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水利支撑,让群众喝上“放心水”,为乡村引来“幸福水”。

责编:陈彰唯

一审:陈彰唯

二审:刘谦

三审:李国平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