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幸福教育”向美而行

  科教新报   2024-10-28 12:42:14

让“幸福教育”向美而行

——在石门县2024年中小学骨干校(园)长论坛上的发言

石门县第一完全小学  阳洁英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同仁:

大家上午好!

我是石门县一完小党支部书记、校长阳洁英。很荣幸能作为校(园)长代表在这里交流发言,我发言的题目是《让“幸福教育”向美而行》。

石门县一完小创办于1902年,是一所位于县中心城区的百年老校。学校现有40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111人,在编在岗教职工104人。近年来,我们聚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开展“幸福教育”实践,让学习成为学生的幸福旅程,让课堂成为教师的幸福生活,让学校成为师生的幸福家园!接下来,将我们的思考及做法汇报如下:

一、提出幸福教育

进入新时代,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幸福”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以教育之力厚植人民幸福之本,以教育之强夯实国家富强之基,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支撑”。

“幸福教育”这一理念,最早是北京市景泰小学校长陈培荣提出的,她希望“让学生享受幸福的教育,让教师享受教育的幸福”。2011年9月,教育部和中央电视台联合主办的“开学第一课”,其主题就是“幸福在哪里”。

2021年,国家启动“双减”,其目的就是减轻学生负担,让学生幸福快乐地学习。对此,我们审时度势,结合学校发展及师生实际,响亮提出 “实施幸福教育、打造特色名校”的目标,秉承“让学校成为师生幸福成长的乐园”的办学理念,在教育中创造、生成丰富的幸福资源,让教师幸福地教、学生幸福地学,实现“师师有特色、生生有个性、人人有发展、个个都幸福”的办学格局。

二、实施幸福教育

坚持以“幸福”为核心,通过“构建幸福校园、成就幸福教师、打造幸福课堂、培养幸福学生”四大硬举措,为师生终身发展和幸福生活奠基。

一是构建精美雅致、温馨和谐的幸福校园。围绕“幸福之花处处开”主题,绿化美化校园,营造优美文明、安全和谐的校园环境,让师生从心底油然产生幸福之感。在校园围墙、建筑物、教室、楼道等场所悬挂幸福格言以及师生创作的文学作品、书画作品,让师生耳濡目染地受到“幸福文化”的浸染和熏陶。常态化开展“幸福故事大家讲”“幸福一刻、温馨回眸”“好人好事播报”等活动,让师生时刻沉浸在幸福氛围中。加大“物防、技防、人防”建设,建立健全42项校园安全管理制度,深入开展安全教育、应急演练及“文明校园”“平安校园”“艺术校园”创建等活动,给师生满满的安全感。现如今,我校校园内时时洋溢着幸福的气氛,处处弥漫着幸福的味道;先后获得“全国艺术教育先进单位”“湖南省绿色阅读优秀学校”“湖南省文明校园”“湖南省红领巾示范学校”“湖南省扫黄打非先进单位”“常德市禁毒教育示范校”等荣誉。

二是成就身正学高、敬业乐教的幸福教师。坚持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为教师成长成功搭建更大更多的舞台,使幸福不断充盈在他们的教育生活中。采取青蓝工程、外派学习等形式,通过举行赛课、基本功展示、师德演讲等活动,多渠道、全方位为教师提供发展空间,施展才华、放飞梦想,增强成就感、激发使命感。三年来,共有180余名教师在省市各类比武竞赛、论文评选活动中获奖。定期评选推介先进典型,让教师把从事教师职业的幸福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三年来,共有26名教师被评为省市县“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师德标兵”,美术组荣获“湖南省巾帼文明岗”称号。同时为了增进教师之间的感情,提升教师的归属感,学校每期组织开展趣味运动会、秋游远足、教师节茶话会等工会活动,并定期举行教师阳光心态系列讲座和沙龙活动。现如今,爱岗敬业、乐教善教已经成为全体教职工的共识。

三是打造以生为本、其乐融融的幸福课堂。遵循“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选择适合的教育教学方式,让学生幸福地接受教育,使其潜能得到挖掘,长处得到发挥,享受成功带来的喜悦。推行“211”教学模式,坚持“六化”互动,深入开展课堂大练兵、小课题研究等活动,克服课堂上的无效、低效现象,使学生感受课堂学习的幸福。广泛开展“不让书包回家”行动,实施分层布置作业,切实减轻教师与学生的作业负担。学校连续多年获全县教学质量评价一等奖;“不让书包回家”行动受到学生欢迎,得到家长赞许,并在人民网报道;286班获评“全国红领巾中队”;语文组成为“湖南省小学语文会员单位”;吴仁玉老师被湖南省科学技术协会聘为“湖南省科学精神宣讲团成员”。通过家长微信群、微信公众号、家长学校等“第二课堂”,展示学校教育教学成果,共同探讨学生成长、教育问题,提升人民群众对教育的幸福指数和满意度。

四是培养个性张扬、智慧阳光的幸福学生。坚持把“幸福”融入教育教学和日常生活,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促进每一位学生健康和谐、快乐幸福地成长。稳步推进“双减”,组建18个社团,学生自主走班选课,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快乐,体验幸福。近年来,共有1000余名学生在国家省市等各类体艺竞赛中获奖,20余名学生获评省市 “美德少年”“新时代好少年”“三好学生”。巩固提升乒乓球、书画课程特色优势,让学生在成功中获得永恒的幸福。学校共培养了国家级运动员6人,成功创建为教育部教育考试院书画等级考试指定考点、湖南省乒乓球协会会员单位、常德市乒乓球训练基地。定期开展“幸福成长文化展示周”及 “幸福班级”“幸福之星”评选表彰活动,引导学生学会体验幸福,学会表达幸福感受,学会分享他人的幸福,学会创造幸福。现如今,走进一完小校园,每个学生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眼中闪烁着喜悦的光芒和对未来的憧憬。

三、深化幸福教育

教育是幸福的源泉,幸福是教育的目的。下一步,我们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围绕以“安全、健康、乐学、成长”为核心内涵的幸福教育,深化改革,提升质量,促进公平,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一是全面优化育人环境。坚持把党建工作摆在幸福教育的首要位置,全面开展“廉洁文化进校园”活动,积极培育和践行“以清为美、以廉为荣”的价值观。持续开展“不让书包回家”行动,让学生开心,家长舒心。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创建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育人环境。

二是全面强化育人能力。坚持师德师风第一标准,完善教师师德师风负面清单和违反师德师风行为处理办法,持续开展青蓝工程、教师读书会、优秀教师评选表彰等活动,努力打造一支素质高、业务精的教师队伍。同时,广泛开展各种文体活动,丰富教师的文化生活,提升教师幸福感。

三是全面提升育人质量。充分挖掘石门红色文化、土家文化资源,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提升铸魂育人实效。实施“身心健康素养提升工程”,将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一体谋划、一体推进、并举并重,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巩固提升“双减”成果,不断提升办学品质,全面提高育人质量。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同仁。幸福教育,既是一种教育理想,也是一种教育实践。在“幸福教育”的探索中,我们进一步加强内涵建设,深化体系建构,创新育人模式,努力绘就“幸福教育”的新样态。我们坚信,在“幸福教育”理念的指引下,石门一完小的“幸福教育”之花,一定会向美而行,绽放得更加绚丽多姿!

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名词解释:

①“211”教学模式:即教师讲课原则上不超过 20 分钟,师生、生生互动、点评与拓展 10分钟,学生当堂练习巩固不少于 10分钟。

②“六化”互动:教师备课团队化,学生预习问题化;教师上课互动化,学生上课参与化;作业布置生本化,学生练习多样化;教师辅导个别化,学生复习及时化;教师实验标准化,学生实践生活化;教师评价多元化,学生反馈常态化。

责编:彭静

一审:彭静

二审:黄维

三审:王明辉

来源:科教新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