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新报 2024-10-25 11:33:30
桑植县十一学校 张增冰
“嗨,在干嘛?”
“上课发呆中……”
据调查,缺乏监管的中学生网上聊天成了热潮。当问及学生为什么对网聊情有独钟时,一部分学生的回答是“广交天下友”,大部分学生说是增进和朋友间的感情。一位热衷于上网的学生说:“网络世界就是好,我行我素,随心所欲,网上聊天,畅所欲言,无所顾忌,不用担心面对面的尴尬。网络游戏,带你体验幽妙不可方物的体验,悠游其间,不知今夕何夕,所以,我常常在课堂上都情不自禁地想着上网。”看看这位同学,玩游戏竟然玩出这样的体验,也难怪,那些上网成瘾的学生,一旦手机在手或占据电脑,就能进入废寝忘食、物我两忘之境,甚至有少数学生了为了上网玩游戏,不惜装病逃课。
焦急的家长,迷茫的未来,是时候与网络正面拥抱了。
首先,树立榜样,从父母做起。 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更是孩子的终身老师。当你对孩子说:“一边去,别打扰我!”当你对孩子说:“这些事都是芝麻大的事,别烦我!”为了一时的安逸,有的家长甚至直接把手机递给了孩子。你们是否想过,正是这种冷暴力,这种推开孩子的错误方法,培养了孩子爱玩手机的习惯。放下手机,从家长做起。认真地倾听孩子的声音,耐心地陪伴孩子的成长,积极地参与有益身心健康的亲子活动,用心地演绎网络与生活交织的美好,难道很难吗?如果连这点都做不到,就不要苛责孩子的行为。
其次,开展正能量的网络活动,制作知识类的系统的闯关游戏。校园是孩子成长的主要阵地,有着不可忽视的教育引导作用。单单只是开设信息技术课,已经跟不上时代的脚步。顺应时代的发展,制作线上学习活动,如线上诵读活动、线上视频课程、线上沙龙等,是必须也是应该要做的工作。而教师,更应该通过网络,让教学趣味化、丰富化、多元化,制作知识小游戏、剪辑科普视频、与学生一起搜集知识素材等,让孩子在日常的课堂中,感受到网络的新奇、美好、愉悦,真正起到网络的正面宣传影响力,让大家重新认识网络。
然后,巧用心理学,开启心育之旅。首先,及时掌握网络成瘾者的早期症状,并从重大生活事件中分析其不良性格和消极情绪产生的原因;其次,与网瘾者一起客观全面地分析评价网络技术、网上人际交往、网络信息和网络游戏优劣真伪及正负影响,在此基础上,对比网瘾者的过去与现状,从而帮助他们转变对网络的迷恋和依赖;第三,协助网瘾者恢复自身生活的规律化,恢复生物钟,转移对网络的注意力,从而引导他们寻找健康兴趣的生长点,并帮助他们扩大人际交往面,主动与同学交往;第四,对于严重网瘾者,辅之以适当的心理治疗技术,如强制法、森田疗法等进行治疗。
最后,发挥社会舆论的引导作用。社会如果重视礼仪,就会形成文明礼貌的交往气氛。故一个地区或群体的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社会价值观等影响着整体气氛。媒体、社会组织等要多宣传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和行为,对于不良的网络现象进行曝光和批评,引导网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让维护良好的网络气氛成为社会共识,让网络成为学生有益的“朋友”。
参考文献
1.谢静波、汪玲:《大学生网络成瘾现状及相关因素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21,25(4):387-389
2.吴汉荣:《青少年网络成瘾的成因及干预对策研究》《中国学校卫生》,2006,27(5):369-373
责编:陈洁
一审:陈洁
二审:黄维
三审:王明辉
来源:科教新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