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澈的爱 献给祖国——“童心向党 礼赞祖国”优秀作品展示·观后感

  科教新报   2024-10-03 09:19:06

参观博物馆、红色景点、观看影片,你是否也心潮澎湃,有特别的感受想要表达?一起来看这些小作者的所知所感所获吧。

游延安枣园,寻先烈足迹

汉寿县东正街小学 韩千钰

在中国广袤的大地上,有一片土地,它不仅以黄土高原的雄浑著称,更因承载了中国共产党光辉的革命历程而名垂青史,它就是延安。在延安的众多红色圣地中,枣园又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历史底蕴,成为了人们缅怀先烈、追寻革命历史足迹的重要场所。

枣园,位于延安城西北约8公里处,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烽火岁月中,它见证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艰苦卓绝斗争的光辉历程,也留下了无数革命先辈的足迹和故事。

走进枣园,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一排排整齐划一的窑洞,它们依山而建,错落有致,仿佛是历史老人用黄土雕刻的一幅幅画卷。这些看似普通的窑洞,曾是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书记处会议等重要会议的召开地,也是许多重大决策和战略部署的诞生地。

在这里,毛泽东等领导人不仅指挥了全国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还提出了许多具有深远影响的思想和理论,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在枣园参观,每一步都仿佛踏在了历史的脉络上。那些简朴的窑洞、斑驳的墙壁、陈旧的家具,都在无声地诉说着那段峥嵘岁月的故事。站在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的旧居前,我仿佛能看到他们在这里夜以继日地工作、讨论国家大事、制定战略方针的情景。他们的身影虽然已远去,但他们的精神却如同枣园里的枣树一样,根深叶茂,生生不息。

参观过程中,我听到最多的是“延安精神”4个字。“延安精神”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呢?直到参观完先辈们的故居,我才有所领悟。一桌一椅一床一盏煤油灯,小米南瓜红薯豆钱钱,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先辈们依然能够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这就是“延安精神”!

“延安精神”就是军民团结、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它不仅在当时激励着先辈们为了新中国的成立抛头颅、洒热血,更在今天成为了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和精神动力。

枣园,不仅仅是一片土地,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它告诉我们,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革命精神永远不能丢,我们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时刻准备贡献自己的力量!


我也要成为了不起的狮子

长沙市一中金山桥学校小学部 聂骊蒙

上周日晚上,《了不起的狮子》公益电影来我们社区展播了

电影开始了只见几位叔叔阿姨跟一位头发有些花白的长者围坐在桌边,边喝茶边大声议论着什么。我一眼看见他们手中端着的是望城特色“芝麻豆子茶”接着,我了解到他们是在评选“狮子型干部”,我这才明白了片名中“狮子”的意思。但看情形优秀的干部不止一个,那到底选谁呢这让我的心一下提到了嗓子眼

电影画面先转到了一号候选人罗振华和他的静思村,静思村的致富之路可谓一波三折。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村里拉特产的货车翻车和修路找投资两件事。罗书记失去妻子女儿支持的伤神,以及发现其他村似乎比自己村有吸引力的失落,都让我不自觉地产生了同情

紧接着,我看了二号候选人刘俊杰和他的福寿村变好变富的故事。清新的乡村风景快速吸引了我的眼球,但直到看到他们成功说服二爹种“沁香二号”时我才真正心潮澎湃起来

而作为“桃花村”的居民令我倍感亲切的自然要数曹浪书记的光荣事迹啦身为高龄孕妇书记一次次被社区居民以不认识为由拒之门外但她屡败屡战,还以一套完美的计划将脏、乱、差的“三不管”地带变成了环境优美的公园,这让我由衷地高兴。听妈妈说这个地方就是家门口的党建主题公园,这也让我为自己生活的社区感到骄傲。

最后是一个过年的喜庆场景,静思村有钱了,刘俊杰的妻子康复了,曹浪生孩子了……那到底谁才是最优秀的“狮子型干部”呢?随着白头发老干部一句“我们不应该埋没任何一头狮子”,大家都欢呼鼓掌,三位如狮子般勇敢能干的候选人都获得了“狮子型干部”的荣誉称号,这真是跟过年一样皆大欢喜!

这是我第一次观看取景咱们长沙望城的电影,看完我感觉特别真实,也大受震憾:原来一个看似普通的小小社区干部,背后也要付出那么大的努力想想生活中还有许多这样伟大的狮子呢,作为一名雷小锋,我想只要我也跟三位电影主人公一样乐于付出,并坚持为自己的目标努力奋斗,应该也能成长为一头了不起的狮子为祖国奉献我的力量


奋斗吧,少年

——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有感

慈利县零阳镇一完小 朱柳熹

中国国家博物馆是中国最大的综合性历史博物馆,馆内丰富的收藏和陈列,展现了中华民族五千年悠久灿烂的文明史诗。

810日这天,我跟着家人前往中国国家博物馆参观博物馆坐落在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建筑交相辉映显得庄严肃穆。天气炎热,但人群井然有序,都在期待看到祖国的瑰宝。

一进门,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巨大的浮雕,此浮雕是根据徐悲鸿先生创作《愚公移山》油画做成的。从浮雕下进门,便是复兴之路主题馆。《复兴之路》展区回顾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的中国各阶层人民在屈辱苦难中奋起抗争,为实现民族复兴进行的种种探索,展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建设新中国的光辉历程,展示了历史如何选择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等一系列国家基本路线方针的时刻,同时也展现了今日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繁荣富强中国的风采

参观过程中,一组《苦难的中国人民》雕塑深深震撼了我,老人拄着拐杖,妇女挑着竹篮,竹篮中还坐着一个小孩,每个人的眼神充满了无奈和痛苦。那一刻,深刻意识到,我们现在的幸福来之不易,是先辈用鲜血换来们不能忘记以前受的耻辱,努力让国家更加繁荣昌盛。

参观完中国国家博物馆,我心潮起伏久久不能平静。中国人民虽然经历了太多的屈辱和苦难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中国必将越来越强大、越来越繁盛。“少年强则国强”,作为一名小学生,一名少先队员,我要继承先辈们的优良品质,做一个社会贡献的人

参观夏明翰故居有感

衡阳县英华学校 刘彦姿

在湖南省衡阳县有一座清代湘南民居建筑,距今已有270余年历史,它就是夏明翰故居,“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这里的每片砖瓦,每棵草木,都见证历史,让人感受夏明翰那坚持不懈的革命奋斗精神。

今天,我和同学们一起来参观,首先进入夏明翰广场,广场正中央有一组粉红色的浮雕,上面是夏明翰和其他革命同志起义斗争的英雄形象,严肃庄重。4级台阶每级都有28个台阶,象征着夏明翰人生的28年。

沿着小径我们来到故居,只见门前矗立着一块纪念碑,上面记述了夏明翰的生平事迹。走进故居,古朴的气息扑面而来,仿佛回到了那个时代,看到夏明翰就在眼前,坚定地宣扬革命精神。他的铜像安静地坐立在客厅正中央,眼神坚定,诉说着他深深的爱国情怀。墙上还有他作的诗句,慷慨激昂。

接着我们来到了夏明翰生平事迹陈列馆,一件件饱经沧桑的文物,一张张照片静静地陈列着,为我们无声地倾诉他的故事。“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是夏明翰被捕后,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威逼利诱,即将被砍头时用他带着铁铐的手写下的,体现了夏明翰的伟大人格崇高信念,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青年参加爱国运动。

正是因为有着无数个这样英勇无畏的夏明翰,才有了我们今天繁荣安定的祖国。我们骄傲、自豪,应感激先辈们的付出,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生活。我愿意用我的知识与汗水,为祖国的明天添砖加瓦,使祖国更加地繁荣昌盛。

指导老师:邓文清


“打”出来的和平

——观《志愿军:雄兵出击》有感

安化县羊角塘镇文昌阁学校 杨骏宇

“寒来又暑往,秋收又冬藏,炊烟袅袅是家乡,脚下路漫漫,归家路长长……”伴着周深的歌声,我走出影院。夕阳温柔洒落,晚风轻拂,街道上车水马龙,一片喧哗。而我的心,却仍旧沉浸在电影《志愿军:雄兵出击》的战火硝烟中,久久不能平息。

影片中,我尤为铭记的,是光风霁月、儒雅谦和的毛岸英,他用生命诠释了“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壮志豪情。还有,伍修权铮铮铁骨、果敢决绝的形象也深深刻画在我心中,他面对强敌,不屈不挠,发言犹如喷向敌人的火焰,将一切强权与霸凌统统烧成灰烬。

但最触动我的,还是那群舍生忘死、英勇不屈的志愿军战士。他们奔袭70余公里,突破重围,用血肉之躯筑起了钢铁长城;松骨峰上,战壕中淌血的手臂,是他们不屈意志的见证;断臂之痛,无弹之困,他们从未退缩,只为守护身后的和平。

“打”出来的和平,是观看电影时反复敲击在我心底的呐喊。

其中,让我肃然起敬的一个情节就是在决定“打”或“不打”时,中国著名军工专家吴本正和周恩来总理的一番对话。吴本正拿着一叠中美差距的分析报表难以置信地问:“你们根据什么认为与敌军作战,能够打赢?!”周总理站起来,平静地说:“因为只有打赢,中国人才能生存下去。”幸运的是,中国志愿军为我们打赢了抗美援朝战役,赢得了和平,也为国家的崛起奠定了基石。

从大国到每一个小家,这份“打”出来的和平无处不在。它让安化这片土地孕育出谌利军、龚睿那等一个又一个世界冠军,让资江之上架起一座座贯通南北的跨江大桥,更是让安化摘掉了贫困的帽子,换上“中国最美小城”“中国最佳养生休闲旅游胜地”的新装……

“青春气贯长虹,勇锐盖过怯弱,进取压倒苟安。”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应铭记历史,珍惜和平,以更加昂扬的斗志,锤炼本领,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用奋斗点亮青春。


游天心阁,立少年志

长沙市天心区青园小学 李雨霏

在湘江之畔,岳麓山下,有一座城市,它以星城之名闻名遐迩,那便是我的家乡——长沙。而天心阁,便是镶嵌于星城之上的一把时光之钥,它不仅打开了长沙千年风华的记忆之门,更以其独特的视角,见证了这座城市从悠悠古韵到现代繁华的华丽蜕变。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清晨,我和爷爷踏上了前往天心阁的旅程,心中满是对这座古老建筑的好奇与向往。

穿过熙熙攘攘的街道,踏上古老的青石板路,我仿佛穿越时空的隧道,来到了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世界。眼前,是那片被岁月温柔以待的古老建筑群,巍峨庄重。阁的四周环绕着曾经辉煌一时的长沙古城墙。城墙由巨大的青石砌成,虽历经风雨侵蚀,但依旧顽强屹立。

城墙之上,斑驳的炮楼依稀可见,它们曾是古城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虽已失去往昔的军事功能,却依然以其独特的历史韵味吸引着无数游人驻足。爷爷告诉我,这些炮楼曾是守卫长沙的重要屏障,正是这些炮楼,与古城墙一起,守护着长沙的安宁与繁荣。

登上阁楼,我极目远眺,湘江如带,绕城而过,两岸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现代都市的繁华与喧嚣尽收眼底。然而,当我转身回望,天心阁的古朴与宁静又与这繁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仿佛是两个世界在这里和谐共存。这种独特的视觉体验,让我深刻感受到了长沙这座城市的魅力所在——它既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又不失现代都市的活力与开放。

从明清时期的军事防御要塞,到如今的文化旅游胜地,天心阁的角色与功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不变的是,它始终承载着长沙人民对历史的敬畏与对文化的传承。近年来,随着长沙城市建设的不断推进,天心阁及其周边环境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改善与提升。政府和社会各界加大了对天心阁原貌的保护力度,不仅修复了古建筑,还增设了文化展览、学术交流的场所,使其成为了长沙乃至湖南的文化地标之一。走下阁楼,我漫步在周边的街道上,只见一处处新兴的商业街区、一座座现代化的建筑拔地而起,长沙的兴衰更迭像放电影般从我眼前匆匆闪过。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长沙以惊人的速度完成了从传统古城向现代化国际都市的华丽转身。从岳麓山下的书香气息,到黄兴步行街的繁华喧嚣;从橘子洲头的自然风光,到梅溪湖国际文化艺术中心的璀璨灯光,长沙的每一个角落都散发着独特的魅力与活力。

此次天心阁之行,让我感受到看到了新中国从沧桑巨变到繁荣富强的历史变迁。在天心阁的凝视下,我仿佛看见了新时代的少先队员们,犹如这座古城的新生力量,正以坚定的步伐和满腔的热情,勇敢地承担起传承与创新的历史使命。


更多优秀作品请关注《放学后》九十月刊和活动平台



责编:陈暑艳

一审:陈暑艳

二审:范莉娜

三审:徐荣

来源:科教新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