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周刊丨守护“少年的你”

  科教新报   2024-09-24 16:06:18

本期联合出品:衡南县教育局

主持人:谢少春 欧阳杰 王诚忠 刘帅

校园欺凌为什么会出现?遇到校园欺凌怎么办?如何快速走出阴影?从心理学角度,走近校园欺凌。看学校和心理老师如何为“少年的你”保驾护航。

校园里的“黑羊效应”

衡南县第二中学 李素云

这天我正忙着整理资料,心理辅导室来了一位眼睛哭得红红的女生,她认为自己被同学孤立了,具体表现是同学们在背后或当面议论她是另类,并且不和她做朋友。我还看见女生左手背上有深深浅浅的划痕。

这是一起常见的校园欺凌,既有语言上的欺凌,又有社交上的欺凌。短期内影响到该女生的心理情绪,令她学习状态受到干扰,也使其身体受到伤害,如任由其发展下去,则会导致抑郁、焦虑甚至自杀。

这个案例中,“受害者”就像是白羊群中最醒目的黑羊,一举一动都会被同学挑起攻击,而霸凌者也不见得是坏人,有些甚至是老师眼中的好学生,却被群体意识逼迫成为持刀的屠夫,没有缘由地、无中生有地去攻击他人,班里的大部分同学则成了沉默的白羊,冷眼旁观任由欺凌发生,这就是欺凌心理学上的“黑羊效应”。

如果自己成为班里的黑羊,该如何破解?

首先要冷静,与其一遍遍问自己“我到底做错了什么”“被攻击的人为什么是我”,不如静下心来分析产生攻击和孤立的原因。其次就是跟白羊谈判,既不能露怯,也不能强硬,寻求一个解决办法的最佳平衡点。最后要自救,这个自救既包括心理上的自救,又包括向外求助。心理上的自救就是要妥善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向外求助,包括向老师和父母求助,也包括严重时偷偷收集证据向警察寻求帮助。

面对旁观者,我们该如何消除他们的冷漠?

受害者可以试图去结交一两个曾经也被边缘化的白羊,当自己不再是孤军作战时,之前绝对的力量悬殊发生改变,自己得到了更多的支持和帮助,也有了更多的自信和勇气。

面对霸凌者,我们坚决零容忍!

孩子6岁以前,家庭教育影响最大,家长一定不能溺爱孩子,以免变成“小霸王”;其次是进入校园后,学校一定要建立学生欺凌防控工作制度,并且做细做严。一旦发现欺凌事件,及时处理,绝不姑息!

三管齐下,愿每一个学生都被温柔以待,向阳而生,远离校园欺凌!


不能轻视的“恶”

衡南县云集联合学校明德小学 全宏爱

今天,昕妤(化名)又没来上学,这是她本周第二次请假了。我边批阅作业边跟家长联系,听到昕妤妈妈说:“孩子有点感冒,起不来床。”

我正纳闷时,一张小纸条映入眼帘。“今天阳光灿烂,但我的心情非常寒冷,她们把我的作业本撕了,还拿硬硬的笔尖扎我的胳膊……”小纸条夹在昕妤作业本的最后一页。

我的心一阵刺痛。昕妤是因为受到校园欺凌才逃避上学的。

作为班主任,加强对学生的道德引导及心理健康教育,确保每一位孩子的健康安全,我责无旁贷。

为增强学生防范校园欺凌的意识和能力,将“恶”尽快拔除在萌芽状态,班级调查、家校沟通、宣传教育,刻不容缓。

首先,我组织开展了《校园欺凌,不能轻视的“恶”》主题班会,让更多学生明白,校园欺凌是在学校内发生的一种有意为之的伤害行为,包括身体上的攻击、言语侮辱、恶意排挤等。校园欺凌的表现可能是不和你一起玩、故意推搡、在背后说坏话等,这种欺凌带来的心理创伤可能会持续终生。

发现校园欺凌怎么办?同学们展开激烈的讨论,并积极发言,遭遇欺凌或看到有同学被欺凌时勇敢地站出来,及时向老师、家长报告,大声对欺凌者说“不”,保护好自己和同学,这才是我们的正确选择。我为他们鼓掌,随之解释道,因为旁观者的沉默也会被欺凌者理解为默许,从而使其更加有恃无恐。我们还要做勇敢的保护者,积极制止欺凌行为。班级中保护者越多,欺凌行为便会失去滋生的土壤。

对于昕妤的左右同桌两位施暴者,我通过情景演绎、家校携手、警示教育等形式,让他们深刻意识到“勿以恶小而为之。”

昕妤勇敢地站出来维护自己的权益,懂得了不能做欺负人的“大灰狼”,但也不能做任人宰割的“小绵羊”。


让旁观者不再旁观

衡南县花桥联合学校接观学校 肖雨寒

校园欺凌事件的角色主要分为欺凌者、被欺凌者和旁观者,教师通常对于前两者的关注更多,而忽略了旁观者。虽说旁观者在场目睹欺凌事件并未直接参与,但事实证明,旁观者的行为倾向与态度会直接影响到欺凌行为的强度、继续或终止,因此,“让旁观者不再旁观”是积极干预校园欺凌的关键之一。

前不久,我所在的班上李同学与刘同学打架,边上还围着5名男孩“看戏”,原因是刘同学从大半个月前开始叫李同学“肥猪”,每日不分场合、不分次数,在李同学中午加餐之际也会在食堂大声嚷嚷:“你得多吃些,这样才能卖个好价钱”等,李同学忍无可忍动了手。

为什么这种言语欺辱过了半个多月也没有同学和我说呢?带着这个问题,我随即与事件双方、旁观者及班委会交流,总结得出:其一,部分学生不懂玩笑与欺凌的区别,更不懂言语欺凌的危害;其二,旁观者中多消极协作者与置身事外者,积极干预者少之甚少。在本次欺凌事件中,若旁观者都能有小管家风范,及时上报,欺凌事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被减少甚至杜绝。

责编:陈洁

一审:陈洁

二审:黄维

三审:王明辉

来源:科教新报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