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4-09-09 08:15:42
【编者按】
中国地名,是分布在历史长河里的时空符号,集聚蕴藏了各个时期的历史、地理、人文信息,构成一种用于识别、命名和交往的独特文化。
来自湖南工业大学的彭雪开教授,有“当代徐霞客”之誉,现任中国地名学会常务理事,是原民政部地名研究所科研基地首席专家。湖南日报社株洲分社联合湖南工业大学宣传统战部,开设“彭雪开谈地名”专栏,畅谈“中国政区地名由来”系列话题,敬请关注。
宁乡境域,共和国《宁乡县志 •历史文物》载: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繁衍生息,商代早期就有较大聚落, 人们 于此生存生活。商 末周初发掘炭河里遗址,遗址面积约 20000 平方米。发现商周时期大型宫殿建筑遗址及城墙,在遗址周边发现大量西周古墓葬,出土了具有本地文化特征的精美陶器、玉器、有受中原青铜文化影响的青铜器等文物,尤以四羊方尊和“大禾人面方鼎” 为著 。考古专家认为:这里是殷商王朝的一个方国 (学术界有争议) 。 商末周初,成 为 江南戈族邑 , 也为南方青铜器制造中心。 《宁乡地名源流考》有详考。今暂不赘述。
春秋战国时属楚黔中 郡 ,秦属长沙郡 。 清光绪《宁乡县志》载:吴太平二年( 257 ),析益阳置新阳县。共和国《宁乡县志 ·大事记 》 载 :新阳县 设置后 ,属衡阳郡 , 县治设长桥东二里(今横市镇茅栗村)。自此后,新阳名载国史 、方志、地名志 。
新阳,何以得名?
新,刚出现、刚产生。《诗 ·鲁颂·閟宫 》: “新庙奕奕。”《论语 ·公冶长 》: “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汤之 《 盘铭 》 曰: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皆可 释 为此 义 。 阳,明亮有光的地方。《周礼 ·考工记·轮人 》: “阳之者,稹理而坚之。”贾公彦疏:“向日为阳。”《楚辞 ·九歌·大司命 》: “壹阴 兮 壹阳,众莫知兮余所为。 ”王逸注:“阳,明也。”《玉篇 ·阜部 》: “阳,山南水北也。”古今文本义指向阳的地方 。 新阳,新生明亮的地方。
新阳得名,实与三国吴主孙亮治政相关。
《三国志 ·吴书主三嗣主传第三 》载:孙亮五凤元年至太平二年( 254 - 257 ),吴国为多事之秋。五凤元年( 254 ),先是大水,淹没田地庄稼,“是岁交阯陴草化为稻。”五凤二年( 255 ),魏军与吴军相争,导致“淮南余众数万口来奔。”吴军内斗,将军遇害,加上大旱,“民饥,军士怨畔。” 吴 太平二年( 257 )春二月,国内又遭大雨、雪、大寒。在这种天灾人祸 状 况下,孙亮 欲 通过政区分治的策略,缓解危机。于是 “以长沙东部为湘东郡,西部为衡 阳郡。 ”当年,又析益阳县东南境置新阳县。 《 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 》载: 今 “城垣故迹犹存。”因 县治处沩水北岸 ( 今宁乡市横市北,南临沩水 ) , 属 衡阳郡 ;因是 新置县,故名新阳。
晋初改吴新阳县为新康县。其时,有秦置新阳县,治今安徽省界首市光武镇小黄村南,属颖川郡。晋太康元年( 280 ),晋代魏,因有吴置新阳县,秦置新阳县撤销,县域北部属宋县,南部属固始县;又改吴置新阳县为新康县,县治迁冷水铺(今宁乡县白马桥乡五福村) ,属 衡阳郡。《晋书 ·地理志下 》: “衡阳郡,吴置,故属长沙。统县九。”其中有湘乡,重安,新康等九县。
新康 。 新,刚产生。康,安乐。《国语 ·周语下 》 引 《诗 经 ·周颂 》曰 : “ 昊 天有成命,二后受之,成王不敢康。 ”《诗 经 ·唐风·蟋蟀 》: “无已大康,职思其居。”《尔雅 ·释诂上 》: “康,乐也。” 刑昺疏 : “康者,安乐也。”其本义指安乐。
新康 县设置 ,当与晋司马炎立新朝治新政有关。
《晋书 ·世祖武帝炎 》载:太康元年( 280 ),司马炎督将挥军南下,一路势如破竹。二月王濬、唐彬等克丹杨、西陵,杜预克江陵,胡奋克江安。“于是诸军并进,乐乡、荆门诸戍相次来降。”接着诸将定巴丘、平夏口、武昌,顺江而下直捣秣陵(今南京)。同时,司马炎又诏杜预镇守零、桂,怀辑衡阳诸郡。为攻下吴国重镇夏口、武昌、秣陵,统一全国,改吴新阳县为新康县,隶衡阳郡,为前线将士提供兵员、粮草,安定后方,均有重要意义。果然, 《晋书 ·武帝本纪》: “三月 壬 寅,王濬以舟师至于建邺(今南京)之石头,孙皓大惧,面缚舆榇,降于军 门。 ”遂平 江南,统一全国。隋开皇九年( 589 ),省新康县入益阳县。《新唐书 ·地理五 》:唐武德四年( 621 ),析益阳县地复置新康县。七年,又省入益阳县。
新康 县复置 , 另有深因。
隋、唐二代,政区基本上是州、县二级制。据《隋书 ·卷四十六·杨尚希传 》载: 隋文帝杨坚即位后, 接纳 杨尚希 、 苏威大臣 建议 , “ 遂废全国之郡。 ” 平陈后 “寻以户口滋多,析置州县。”共达 296 个州。隋开皇十八年( 598 ),又更改几十处重名之县。 经过隋开皇初废郡,大业二年( 606 )并、省诸州,南北朝以来政区地名的混乱局面结束。隋亡后,唐初各地义军蜂起,李渊为安定局势,笼络人心,武德年间( 618~626 ),权置州、县增多。 宋代 司马光《资治通鉴 ·卷一九二 》: “唐兴,相师来归,上皇为之割置州县以宠禄之,由是州县之数,倍于开皇、大业间。” 在这一局势下,潭州益阳县复析新康县,不可避免。 后 新康县又省入益阳县 ,也是形势所迫 。
宁乡。北宋《元丰九域志》: “太平兴国二年析长沙县置宁乡县。”《舆地广纪》《宋史 ·地理志四 》 认同此说 。共和国《宁乡县志 ·大事记 》: “宋太平兴国二年( 977 ),析益阳及长沙、湘乡部分地域置宁乡县,属潭州长沙郡,县治设玉潭镇。”以“乡土安宁”为名。
宁,古文本文指贮存。在甲骨文中,其字形为柜中贮贝之状。《国语 ·周语中 》: “其余以均分公侯伯子男,使各有宁宇,以顺天地,无逢其灾害。”《说文 ·宁部 》: “宁,辨积物也。”《周易 ·乾 》 作 “ 威宁 ” , 《周礼》注作 “ 宁者 ” ,《史记》作 “ 积著 ” 。 后多引申为安宁之意。乡,古文中多指行政区划单位。《国语 ·齐语 》: “十连为乡,乡有良人焉。”《周礼 ·地官·大司徒 》: “五州为乡,使之相宾。”西汉以后,多指县以下行政单位。《汉书 ·百官公卿表上 》: “大率十里一亭,亭有长。十亭一乡。”宁乡,即安宁的地域。为祈愿地名。
宁乡地名, 自古有之。《 史记》载:魏安僖王曰 “通韩上党于共宁。”徐广曰有宁乡。是知此“宁乡”,临近今山西省壶关(古上党郡治)无疑。《后汉书 ·郡国一 》: “ ( 朝歌 ) 纣 所都居,南有牧野,北有邶国,南有宁乡。 ”此“宁乡”位于何处?未知,但为上古古地名无疑。
北宋设置宁乡县,当与宋初 “以文治国”密切相关。
《宋史 ·卷四·太宗一 》载 : 太宗 “性嗜学,宣祖总兵淮南,破州县,财物悉不取,第求古书遗帝,恒饬 厉 之,帝由是工文业 ,多艺能。 ”太平兴国二年( 977 )三月,刚登 帝 位几个月的宋太 宗,就命翰林学士李昉、扈蒙等 10 多人编纂《太平广记》《太平御览》《文苑英华》;又“兴文教,抑武事。”这些皆与“以文治国”相关。
北宋初,朝廷削节度使权力,又行分权于监司,州府直属中央管辖时,又扩置县域。《宋史 ·地理四 》载:荆湖南路潭州长沙郡有十二县。其中宋太平二年( 977 )设宁乡县,熙宁五年( 1072 )设新化县,熙宁六年( 1073 )设安化县,宋元符六年( 1098 )设善化县,皆以祈愿地名名之。这也体现了宋代“以文治国”的国策。 赵光 义新置县时,以祈愿地名名之, 就 不可避免。
宁乡县设置后,属潭州长沙郡。元初属潭州路;天历二年( 1329 ),改属天临路。明属长沙府,清袭明制。民国时归属数变。 1949 年 10 月 属益阳专区, 1952 年属湘潭专区, 1968 年属益阳地区。 1983 年 7 月,划属长沙市。自置宁乡县后,县名不易,县域 7 改,归属数 更。 2017 年 4 月改 宁乡县 为 宁乡 市,治玉潭街道办事金洲大道 5 段 。
境内 地处湘中丘陵地带,地势自西向东倾斜,沩水下游西岸有平原。襟湘江面洞庭,气候温湿多雨,沩、乌、楚、靳等河流贯穿全境。山上林丰草茂,风光秀美。改革开放以来, 工业、农业、教育 、 科技 等 发展较快 。工业以建材、机电、化工、矿产、食品、服装为主。农业以水稻、养殖为主,现誉为 “鱼米之乡”“生猪之乡”“茶叶之乡”,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宁乡花猪、沩山毛尖,历为全国驰名特产。古迹名胜 有密印寺、灰汤温泉、回龙山、千佛洞等 ;纪念地有刘少奇故居、何叔衡故居、谢觉哉故居、云山学校等; 尤以炭河里文化遗址,名闻 中外,现 游人不绝 。
出品 /湖南日报社株洲分社 湖南工业大学党委宣传统战部 新湖南株洲频道 华声在线株洲频道
策划 /周小雷 罗咸辉 廖义刚
执行 /张咪 刘韵霞 杨子情
本期特别鸣谢宁乡市委宣传部
往期回顾:
责编:杨子情
一审:杨子情
二审:廖义刚
三审:周小雷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