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冈山上的耒阳人:血染的风采

周少鸣   新湖南客户端   2024-09-06 18:44:25

回顾历史,转过身,泪已倾城

又是鸿雁南飞时节,我抬头望望天空,泪洗过一样的蔚蓝,虽然炎热,却阻止不了我踏上井冈山的脚步。

井冈山被誉为“中国革命的摇篮”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奠基石”。在历史的长河中,这里曾经有过一段光辉岁月,战场的烽火硝烟,留下革命先烈一曲曲可歌可泣的英雄赞歌。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的茨坪,1928年1月,朱德率南昌起义军余部智取宜章城,打响了湘南起义第一枪,在广东乐昌坪石歼灭许克祥团后,挥师耒阳,创建耒阳县工农兵苏维埃政府,组织群众开展革命斗争。4月28日,朱德带领湘南起义部队和毛泽东的秋收起义部队会师,5月4日在砻市召开会师大会,成立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从此以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以星火燎原之势,影响了全国的革命斗争。

耒阳人在井冈山的革命斗争史上,充满了悲壮、惨烈、英勇无畏,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井冈山烈士陵园和革命博物馆中,耒阳籍英烈伍若兰、伍中豪、邝鄘、刘泰、邓宗海、李天柱、刘铁超周鲂革命前辈有开国中将谭冠三、王紫峰以及开国少将资凤、刘显宜、郑效峰等。

伍中豪在百度词条中是这么说的:湖南耒阳人,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秋收起义重要领导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与领导人之一。伍中豪少时聪慧,从县城考上北京大学,在北京求学期间,他受到共产主义思想的影响,转而投笔从戎,又考上黄埔军校第四期。据说,伍中豪在黄埔军校一次军人大会上作了一次精彩的演讲,得到了当时军校总教官何应钦的赏识,何对伍中豪说,你一毕业,去做我的副官。不过,革命意志坚定的伍中豪没有答应。到井冈山后,伍中豪曾任红十二军军长,与林彪、黄公略、彭德怀一起称为井冈山斗争时期朱毛红军“四骁将”。伍中豪北大文学院和黄埔军校双学历,文武双全,被称为井冈山时期毛泽东第一爱将。

1930年10月,伍中豪在江西安福遭敌靖卫团袭击牺牲。噩耗传来,毛泽东听闻爱将牺牲,十分悲痛。与伍中豪朝夕相处的红军指战员皆失声痛哭。红军将士在彭德怀的率领下,怀着极大的悲愤,攻下安福县城,全歼反动武装靖卫团,并在城内召开了悼念伍中豪的万人大会以告慰英雄在天之灵

伍中豪烈士生前曾作诗一首:“男儿沙场百战死,壮士马革裹尸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间处处是青山。”这也是烈士一生的写照。1949年开国大典前,毛泽东接见各大野战军出席庆典代表时,曾对罗荣桓、粟裕、谭震林感叹:“如果伍中豪、黄公略在的话,他们该有多高兴呀!”

伍若兰,朱德夫人,她为掩护朱德和其他同志脱险,受伤被俘后,敌人对她进行了惨无人道的严刑拷打。“踩杠子、灌辣椒水”等等酷刑全部用尽,仍然不能让伍若兰屈服。伍若兰说:“共产党人从来不怕死,为人民解放而死最光荣。若要我低头,除非日头从西边出,赣江水倒流。”伍若兰烈士牺牲时年仅26岁,呜呼,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当我看到伍若兰行刑前那张睁大眼睛,略显稚嫩的脸庞上,露出坚贞不屈凛然正气的黑白照片时,一腔热泪在我眼眶中打转。“娘啊!儿死后,你要把儿埋在那高坡上,让儿的坟墓向东方……”每当我听到这首悲怆的曲子,我面前仿佛浮现出伍若兰烈士的面容

新中国成立后,朱德多次上井冈山,他睹物思人,感慨万千写下了“井冈山上产幽兰,乔木林中共草蟠,漫道林深知遇少,寻芳万里几回看”。

走进井冈山革命博物馆,红军将士用过的枪支、弹壳、马灯、棉袍、大刀、箩筐等物件,静静地摆在陈列橱柜内,其中有朱德的扁担他当了军长后,还自己下山挑粮。红米饭、南瓜汤,挖野菜,也当粮。红军战士当时那种艰苦的条件下,仍把生死置之度外的革命精神,让你不由自主地热血沸腾,仿佛回到了当年那战火纷飞的年代。

井冈山,作为中国革命的摇篮,一代伟人毛泽东对井冈山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1928年9月,黄洋界保卫战胜利后,毛泽东兴奋写道:“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1965年5月,毛泽东重回井冈山,他满怀豪情,意气风发,又写下了《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千里来寻故地,旧貌变新颜。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风雷动,旌旗奋,是人寰。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2016年2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瞻仰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时指出,“井冈山是革命的山、战斗的山,也是英雄的山、光荣的山,每次来缅怀革命先烈,思想都受到洗礼,心灵都产生触动。回想过去那段峥嵘岁月,我们要向革命先烈表示崇高的敬意,我们永远怀念他们、牢记他们,传承好他们的红色基因。”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井冈山上,革命先烈用年轻的生命,树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为我们塑造了一个精神家园。他们的英雄事迹和人格力量散发着万丈光芒,绽放出令人仰慕的绚丽,成为天空的星,地上的河。/周少鸣

责编:蒋小康

一审:蒋小康

二审:杨熙明

三审:唐志军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