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04 22:41:13
于湘西一隅,土家苗族一家亲之境,武陵山脉蜿蜒中段,隐匿一方仙境,名曰永顺县。此地山川灵秀,云雾缭绕,恍若世外桃源,藏着千古未了的秘辛。其间,有被誉为“露天博物馆”的老司城巍然屹立,诉说着往昔的辉煌与沧桑。
这片土地上更有一物,名曰永顺莓茶。此茶,生于幽谷,叶间似有仙露凝结,色泽翠绿欲滴,香气清冽悠长,饮之则心旷神怡,满口回甘。
近年来,永顺县以莓茶为纽带,传承古法,匠心独运,将这份来自深山的礼物,精心炮制,化作一缕缕清香,飘向四海八荒。如今,这抹绿意成为乡村振兴的强劲动力,引领着永顺县走向产业兴旺的康庄大道。
千年古韵 莓茶飘香
莓茶,属冰川四纪孑遗珍稀物种,是目前世界上已知植物含黄酮量最高的植物,被称为植物“黄酮之王”。它生长于海拔500至1200米的崇山峻岭间,红砂岩与茂密丛林的怀抱中,吸吮着山川之灵韵,日月之精华,孕育出集药用与食用价值于一身的非凡品质。
(永顺县砂坝镇合亲村原生态莓茶种植基地)
从永顺县城驱车40分钟赶往永顺县砂坝镇合亲村原生态莓茶种植基地,一路蜿蜒向上,只见群山如黛,云雾翻腾,宛如步入一幅精妙绝伦的水墨长卷,令人心旷神怡。这些绿叶在晨光与雨水的交织下蜕变,化作一杯杯色泽清亮、香气馥郁的莓茶,不仅滋养了土家儿女的身心,更承载着对未来的无限期许与美好愿景。
追溯永顺县悠悠岁月,永顺莓茶生于斯,长于斯,成于斯,上千年的传奇故事与这片土地紧密相连,历经沧桑而愈发醇厚——
永顺莓茶曾在800年里为彭氏土司列为极佳的朝廷贡品,称为“土司贡茶”。《永顺县志》记载:“溪州灵溪郡贡茶芽通典,唐代溪州即以茶芽入贡,若野茶则有观音寄生白花。”其中“观音寄生白花”就是指毛坝观音崖、观音山一带所产野生古莓茶。
史料记载,彭氏土司奉朝廷之命征战平定包括倭寇在内各种叛乱达100余次,莓茶成为土司常胜将军的“秘密武器”,征战中土司官兵每次出现水土不服、生病受伤,都采用莓茶等土家中医药来救治。
明嘉靖33年冬,永顺土司率数千土家儿郎前往东南抗倭,立下“东南战功第一”。《明史》记载:土司官兵奔赴东南沿海抗击倭寇,因水土不服,官兵时有腹泻,煮食家乡带来的莓茶,就能立竿见影,及时止泻。
时光流转至1934年,红二、六军团来到永顺,建立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当年11月,红二军团总指挥贺龙、红六军团团长萧克指挥了著名的十万坪大捷。在这场艰苦卓绝的战斗中,永顺莓茶以其独特的药用价值,为伤员们带来了伤痛愈合的福音,因此又被赋予了“红军茶”称号,以此纪念革命岁月的坚韧与不屈。
脚步迈入新时代。2020年,永顺县被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授予“古莓茶之乡”称号;2023年12月,“永顺莓茶制作工”被认定为2023年湘西州特色劳务品牌……一系列荣誉,标志着永顺莓茶产业翻开一页崭新篇章,蓬勃发展之势愈发强劲。
科技创新 产业振兴
近年来,永顺县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要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大文章”的指示精神,将莓茶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之一,落实《永顺县乡村振兴农业特色产业扶持管理办法》,集中力量打造永顺莓茶产业带和示范基地……一系列扶持政策,犹如春风化雨,精准滴灌于莓茶产业的每一寸土壤,成功构筑起永顺县莓茶产业带与示范基地的宏伟蓝图,引领莓茶产业步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据统计,全县现有茶园13万余亩,年产值达7亿元,产量2600余吨。
科技创新,正以前所未有的力量驱动着永顺莓茶产业变革。在刘仲华院士领衔的顶尖科研团队及浙江大学、湖南农业大学等高等学府的智力支持下,永顺莓茶在种质资源保育、标准化种植体系构建、精深加工技术革新等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一座座现代化标准厂房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加工设备不断迭代升级,莓茶产品的品质与附加值实现了质的飞跃,赢得了市场的广泛赞誉与青睐。
更为可喜的是,通过一系列市场化、专业化的技能培训项目,众多莓茶产业从业者完成了从传统农民向现代产业工人、技术精英的华丽转身。这一转变,不仅极大地提升了莓茶产业的人才储备与创新能力,更实现了从“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的跨越,为永顺莓茶产业的持续繁荣注入了源源动力。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如今的永顺莓茶正以崭新的姿态,迈向更加辉煌的未来。
“我们还深化莓茶文化研究,挖掘土司历史、茶饮传统、土家风俗等文化价值,提升产品附加值与市场竞争力;高水平打造莓茶产业规划,促进茶旅融合,推动茶园变公园、茶区变景区,打造茶旅融合发展示范区和康养基地。”永顺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刘冰介绍道。
“永顺莓茶,不仅是一杯茶,更是我们永顺人民的骄傲和自豪,”刘冰向广大爱茶者发出邀请,“我们诚挚邀请世界各地的朋友,走进永顺,感受这片神奇土地上的茶产业奇迹,品味永顺莓茶的独特魅力。”
文/吴汶奕
视频主持人/宋朝
摄像/左观奇
后期/陈沫佚
责编:吴汶奕
一审:周听听
二审:张马良
三审:熊佳斌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