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特约通讯员 杨胜国 卓超 大众卫生报 2024-08-28 13:11:30
本报特约通讯员 杨胜国 卓超
熊立球是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疾控中心性艾科科长。1997年,熊立球从湖南医科大学毕业,为了爱情,放弃留在家乡益阳工作的机会,刚来到湘西州防疫站时,领导就委以重任:负责艾滋病性病防治工作。
因为爱,她与“艾”同行27年
上个世纪,人们谈“艾”色变,望“艾”止步,不敢与艾滋病人共用水井、同桌吃饭,远而避之,十分嫌弃。
凭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她一边向书本学习和前辈请教,刻苦钻研艾滋病性病防治知识,不断提高工作能力水平;另一方面,全身心地投入防艾一线。
湘西山高路远,村落分散,方言复杂难懂,下乡日晒雨淋、忍饥挨饿、爬坡下坎、交流困难,那是家常便饭。久而久之,她皮肤被晒黑了,落下慢性胃病和脚关节炎的病根,穿鞋无法提上鞋后跟。
别看她对自己粗心大意,却对老年人和失足女性格外上心。组织166家敬老院4001名孤寡老人进行了HIV、梅毒、丙肝筛查;定期为那些“姐妹”检查治疗妇科疾病,并与同伴宣传员同吃同住同学习。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她以坚强的毅力克服性别带来的不便,甚至冒着被感染的风险,坚持深入高危场所进行摸排调研和宣传干预,鼓励或组织他们定期检测。有一次,对一个疑似对象采血检测的过程中,对象挣扎导致针头弹到她手臂上受伤。所幸那个对象检测结果为阴性,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奉献爱,微光成炬迎“晨曦”
艾滋病患者是特殊的群体,需要特别的爱。
有对年迈的老年夫妻,由于丈夫婚外性行为被感染,后悔、自责、内疚、担忧、恐惧让他俩产生轻生念头,不敢面对世人。她知道后,就陪着他们在酷暑下,从中午1点到下午5点,开导4个小时,让他们配合接受中西医治疗,走上了正常的生活轨道。
一天,一个年轻人来到门诊咨询,躲躲闪闪、欲言又止的神态让她敏感地意识到,他极可能感染了。于是多次通过电话聊天、暖心问候,打消了他的顾虑。她趁热打铁,深夜上门开展家访,了解到其妻子吸毒后,马上劝说夫妇俩同时检测,结果均为阳性。更糟糕的是女方已怀身孕,家人都迫切希望保住新生命的到来,于是她立即指导采取母婴阻断措施,给母亲实施抗病毒治疗,定期监测体内病毒数量和免疫力水平,几个月后剖腹产下一个女儿,对其实施人工喂养,定期监测检测18个月,宝宝身体健康、活泼可爱,一家三口其乐融融。
一位36岁男性患者,本有着好的职业和圆满的家庭,在一次手术输血中不幸被感染,当时根本无法接受这种结果。熊立球去他家时,不是被责骂就是被赶走。她厚着脸皮、耐着性子反复去劝导,逐步打开他的心扉,不仅让他正确看待艾滋病,积极配合治疗,而且主动加入志愿者队伍,交流抗艾经验,激励其他患者乐观生活。
2014年,在她的不懈努力下,建立了湘西州晨曦志愿服务中心,让艾滋病患者拥有了一个温暖的“大家庭”,给他们带来了无限光明、希望与活力。
传播爱,“五位一体”结硕果
二十多年来,熊立球和团队积极推行“大宣教、大培管、大检测、大治疗、大服务”“五位一体”的艾滋病性病防治工作,效果明显。
在她的带领下,组织了防艾烛光晚会、万人签名仪式、文艺晚会、知识竞赛等活动,聘请艾滋病宣传形象大使,开展艾滋病知识宣传活动,群众防艾意识大大增强;强化新发感染病例点对点、面对面随访工作,对重点人群开展艾滋病知识问卷调查,对综合医院开展性病疫情漏报调查,全州性病疫情漏报率、错报率均为零;州、县、乡实验室检测网络实现全覆盖,艾滋病筛查覆盖率达到25%。输血献血传播途径已阻断,吸毒传播基本控制,全州艾滋病呈低流行水平;建立以州人民医院为质管中心,8县市人民医院为定点诊疗机构的治疗体系,保证所有存活的感染者得到免费治疗和定期检测,治疗覆盖率、成功率均达95%以上。特别对孕产妇人群开辟“绿色通道”,母婴传播率为零;招募志愿者,积极参与防艾宣传、高危干预等活动。采用购买社会组织服务方式,解决同性恋人群难以深入干预问题。认真落实“四免一关怀”政策,每年对家庭困难的患者、孤儿开展慰问帮扶活动。
如今,熊立球依旧带领团队,以爱的脚步,向“零”艾滋迈进!
责编:梁湘茂
一审:许建
二审:梁湘茂
三审:谢峰
来源:大众卫生报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