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线担当⑤丨“有淤泥的地方,赤脚更快!”

  大众卫生报   2024-08-15 17:38:05

大众卫生报·新湖南客户端8月15日讯(记者 郭芝桃 龚琦涵 摄影记者 罗智文 实习生 丁旭妮 莫扬 通讯员 张亚娜 蒋涛谦 黄桂山 )8月8日,郴州资兴八面山青腰村的村民正忙着打扫台风“格美”留下的一片狼藉。谢医生,快!心跳好快,难受!本在街上清淤的村民李某一屁股坐在了村医谢尧香的诊所。

快速测量血压、血糖,把脉,将速效救心丸让李某含服的同时,马上联系医疗救助点的医生转诊,谢尧香冷静又快速地处理这一切,5分钟后,李某心率由165降至85,转危为安。

7月27日洪灾发生后,作为青腰村唯一的村医,谢尧香每天忙得像个陀螺。年近60岁的她,是受伤村民医疗救治的最前线,其诊所也是当时唯一能正常工作的“孤岛中的红十字”救中心。

7月27日早上630分,哗哗哗的暴雨声和门口不断上涨的洪水,吓我一跳。谢尧香回想起当时的情景仍觉心惊,我意识到不对,就大喊,不好了,洪水来了,大家快做好抗洪准备!”随着的呼喊,村民们纷纷开始投入到紧张的抗洪工作中。谢尧香也毫不迟疑,她迅速抓起棉被,将诊所的大门紧紧封堵起来。

“嘭!咚!”灾祸无情,洪水如猛兽般汹涌而至,低洼地带的房屋瞬间被泥水淹没。尽管村民们奋力抗击,但在大自然的力量面前,他们的努力显得如此微不足道。

青腰村,“沦陷”了断水断电、山体滑坡,通往外界的公路堵住了,通讯也中断了。

即使在广袤无垠的沙漠中,也会存有一片生命的绿洲。由于谢尧香的果断处置,诊所内部仅有量污水渗入,泥沙都被成功阻隔在外。此时,镇医院的一楼已被洪水和泥石流严重侵占,谢尧香的诊所在外界救援力量还到达时,成了唯一的医护力量保障

很快,受伤的村民陆续来到谢尧香的诊所。她紧张而有序地处理着每一个伤者的伤口。没电的晚上,手电发挥了大作用。“来,帮我打一下手电筒!”村民们有的帮忙打着手电,有的帮忙安抚受伤的村民。“别怕,会没事的。”谢尧香一边轻声安慰,一边为其消毒、缝针

随着时间的推移,来卫生室的患者越来越多镇医院的医生赶来救援了,可谢尧香依然忙碌,只要有人求助,她都会赶紧医治。在忙碌的间隙,她仅以稀粥充饥。

7月30日,医疗救援队终于抵达了青腰村。当大家都以为诊所可以稍作喘息时,谢尧香却又背起药品和医疗器具,走在了救援队伍的最前面尽管这片土地伤痕累累,可这里的人爱得深沉,这里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没有谁比她更清楚。

8月1日早上,有村民来诊所呼救,青腰村黄家组的李大爷,因在家清理淤泥,导致髋骨裂。谢尧香赤脚走在满是淤泥的村路上花了近2个小时的时间才走到李大爷家,在了解大爷的情况后紧急联系救援医疗队协助

两个小时的淤泥路程,如何坚持下来的?”记者不禁问道。

救人是我的职责,理所当然的嘛。泥路上电瓶车走不了,赤脚更快!”谢尧香笑容温暖,回答得坦然。

41年前,她第一次背着药箱出诊时还是个19岁的小姑娘,回忆起自己的第一次出诊谢尧香笑得很甜:“那时候我就是个赤脚医生,没想到41年后,我又赤脚走在了这条路上,今天的赤脚是为了在淤泥里走得更快。但我的初心未改,就是为了守护父老乡亲们的健康。”那双赤脚,为当地的村民踏出了一条条生命的通道。

暴雨过后,各方的支援迅速赶来,群众的健康有了保障,卫健部门也在加速恢复村级卫生室建设。

乡村医生是最贴近广大农村居民的健康‘守护人’,将尽快让灾民在家门口方便看病、有地方看病、看得好常见病,全力守护灾区群众的生命健康。”湖南省卫生健康委驻资兴市现场工作指导组组长,省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刘平安表示。

按照湖南省卫生健康委的部署以及郴州市卫生健康委统一安排,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湘南学院附属医院等10家公立医疗卫生单位,在8月10日开展对口帮扶资兴市八面山乡、州门司镇燕窝村等44个受灾受损严重的村卫生室快速恢复服务行动,通过“一对一帮扶”的办法,按照有场地、有设备、有药品、有合格医生、有标牌、有工作台账“六有”目标,全力支持受损村卫生室修缮、重建或重新选址,完善村卫生室功能布局,全面恢复村卫生室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作为扎根在广大农村地区的乡村医生,他们的坚守,只为乡亲们的健康更有“医”靠。

责编:郭芝桃

一审:郭芝桃

二审:张丽

三审:田雄狮

来源:大众卫生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