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客户端 2024-07-24 17:31:03
文/图/视频/吕珍 徐如风 肖艺 谢浪 张昊博
翠峰矗立,直刺云霄之巅,韶水轻舞,蜿蜒环绕于山腰之间。滴水洞内,清泉潺潺流淌,悦耳清音,久久回荡;银田古寺,静谧幽深,古韵悠然,沁人心脾。在韶山,红色文化底蕴深厚如海,伟人的足迹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在新时代的浪潮中,这片孕育着红色传统的沃土正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新活力。韶山市通过深度挖掘红色资源,以红带绿、融合创新,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征途中勇闯新路、走在前列。
美丽韶山。
近年来,韶山市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工作主基调,坚定不移抓产业、扶企业,抓项目、抢发展,抓科技、促创新,经济发展取得丰硕成果。2023年,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1.22万元、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8627元,分别高于全省平均水平47.7%、35.5%,获评国家创新型县市、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全省乡村振兴示范创建先进市等国省荣誉20余项,在全省县域经济考核中位列文旅融合化主导型第一名。
绿色田园。
红色文化焕新彩,文旅融合展新姿
韶山,这片被无数革命先烈鲜血染红的土地,如今正以崭新的面貌迎接八方来客。走进韶山,仿佛穿越时空,每一砖一瓦都诉说着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近年来,韶山市紧抓红色旅游发展机遇,深入挖掘红色资源,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不断丰富旅游产品体系,奋力书写“红色+”融合文章,让红色文化“活”起来、“火”起来。
铜像广场。
韶山舞动着“文旅兴城”的旗帜,全民参与,共同打造旅游新风尚。韶峰景区、毛泽东纪念园、毛泽东青年塑像公园等重要景点焕新升级,银田银河景区申报4A级景区,红五星剧场《最忆韶山冲》重现一幕幕红色往事。游客们陶醉其中,满意度飙升。韶山市荣选为全国红色旅游融合试点与优秀国际乡村旅游地。2023年,来韶游客、旅游综合收入同比2019年分别增长19.05%、17.93%,红色文旅火热“出圈”。
红五星剧场。
在这片红色热土上,韶山正书写着文旅融合发展的崭新篇章。作为伟人故里,韶山拥有得天独厚的起跑优势,红色旅游正成为引领产业升级的强大引擎。在这里,传统与现代交织,红色民宿、美食饭馆、文创商店等如繁花盛开,为游客们带来了别具一格的沉浸式体验,同时也为当地居民铺设了通往幸福与梦想的就业与创业之路。
梦稀乡宿。
此外,红色旅游如同灿烂火花,点燃了一系列新兴业态的燎原之势——红色研学、红色培训、红色演艺等应运而生,不仅极大地丰富了韶山旅游的天际线,更如催化剂般,加速了当地经济多元化发展的蓬勃进程。通过整合红色资源、创新旅游产品、提升服务质量,韶山成功打造了一条集教育、体验、休闲于一体的红色旅游产业链,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
韶山学校。
红色教育因创新而生动,“我的韶山行”红色研学项目建立起了15个沉浸式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设计多样化的特色研学路线,巧妙地将不同的红色景点和革命历史节点串联起来,让学生在实地体验中感受历史的厚重,感受红色文化的魅力。2024年“我的韶山行”红色研学活动按每天2000人的安排于3月8日正式启动。截至7月6日,安全有序接待研学团队78批次、师生13.87万人,合计接待192批次、师生23.96万人。1-6月接待社会化研学41.98万人,同比增长164%。
“我的韶山行”研学活动。
新兴产业添动力,创新驱动促腾飞
在红色旅游的澎湃动力下,韶山市县域经济如巨轮破浪前行,驶向广阔无垠的新天地。新兴产业如同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为这片热土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与激情。
韶山高新区。
韶山大力实施产业强市“百十亿”工程,构建与红色文化和生态环境相辅相成的现代产业体系。碳基材料产业异军突起,2023年产值达35.75亿元,成为引领产业升级的璀璨明星。碳基研究院加强产学研合作,引智助推5条碳基材料产业链;江冶机电首创“废旧锂电池有价金属高效分离回收技术”等技术;钰盛科技生产的特种锂离子电池具有超大容量、超高功率、超高安全、超宽温性的独特优势;三一重能灯塔工厂研发的首支134米风电叶片刷新全球最长陆上风电叶片纪录。
韶山市碳基材料产业研究院。
与此同时,智能制造领域也迎来了历史性的飞跃,产业规模昂首迈入百亿俱乐部,书写了韶山工业发展的新篇章。食品医药配套产业不断加强科技创新,延伸壮大产业链条;肉食品精深加工产业规模逐年攀升,三旺实业、汇弘实业、长盛科技形成肉食品产业链联合体,2023年总产值达65亿元,荣膺中南地区肉类加工示范区。韶山高新区凭借其绿色、高效的发展模式,荣获湖南省产业高质量发展园区及省级绿色园区的双重荣誉。
三旺实业。
创新驱动,改革先行,韶山精准布局新质生产力,点燃发展新引擎,不断激发县域发展的新动能、新业态与新优势。科技创新成为核心驱动力,通过“智赋万企”与“三改一扩”等行动,韶山市在产业创新、平台创新、技术创新上协同发力,有效放大了科技对产业升级、质量提升及效率增进的积极作用。
三一重能。
乡村振兴展宏图,绿色生态共筑梦
在红色旅游与新兴产业的强劲带动下,韶山市乡村振兴砥砺前行,成效斐然。一幅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生动画卷,正在这片红色土地上徐徐铺展,绘就出令人心驰神往的新农村美景。
杨林乡石屏村田园风光。
韶山市打响“韶山红”区域公用品牌和“一桌韶山美味佳肴”特色品牌,加快建设中南地区肉制品深加工产业集聚区和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试点县(市)。同时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特色农产品加工等产业,形成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良好态势,交织出一幅幅绚丽多彩的产业发展图景。
清溪镇长湖村蔬菜基地。
银田镇银田村特色农作物种植如火如荼,灵芝、香菇、云耳等珍品在此扎根生长,村集体经济实现从昔日2000元到如今100余万元的飞跃;韶山乡湘韶村发展中草药材产业,打造凉茶产业链,一碗“凉茶”为村里增收三成;清溪镇长湖村,土地流转焕发新生机,通过“村集体+公司+农户”的创新模式,长牛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应运而生,有机蔬菜在这里茁壮成长,村集体经济年收入显著提升,村民们共同富裕的梦想变为现实。
银田镇银田村乡村振兴产业园。
韶山市坚持农村人居环境共商共建共治共享,推动村容村貌持续改善,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2023年,共创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乡镇1个,省级精品村3个,省级示范村达到所有行政村的三分之一,市级美丽乡村达到70%,县级美丽乡村基本实现全覆盖,共建成157个美丽屋场,美丽庭院9200个。银田村获评湖南省乡村振兴实践交流基地。
韶山乡韶阳村厂门口美丽乡村。
韶山,这片充满红色记忆的土地,正以红色旅游为引领,新兴产业为动力,乡村振兴为目标,书写着新时代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未来,韶山将继续秉承初心使命,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务实的举措,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让这片热土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责编:陈彰唯
一审:陈彰唯
二审:刘谦
三审:陈英明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