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武快评丨时代浪潮下,期待能有个体声音回荡的空间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4-07-13 22:12:28

唐雨琪

近期,“萝卜快跑”自动驾驶出租车频上热搜,其中讨论最激烈的话题是传统出租车司机的“饭碗”问题。每当新技术大规模应用,都容易引发对未来某些岗位职业的担忧。此时我们需要的不是站队和辩论,而是应该多一些理性对话和思考。

作为技术进步这件好事的另一面,某些群体也将在技术迭代时代车轮面前,面临边缘化的窘境。因此,在先进技术不可逆转的大势下,个体声音也能有被倾听的机会。这应当成为时代进步的温情,社会发展下的温度。在一篇题为《1000万司机何去何从?》的媒体文章下,一条留言收获了高赞——被技术替代的个体的命运转折始终无法在所谓的洪流里被记录。历史经验的确证明,新技术消灭部分行业的同时也会产生新的行业。比如,互联网的普及对传统零售业产生了巨大冲击,但也催生了直播、物流、电子商务等新行业,这次讨论的无人驾驶汽车也需要安全员和远程监控操作员这样的新岗位。但这是否就意味着那些被替代掉的就业能被完全补偿呢?如果站在个体的视角来看,答案其实是不确定的。

这里涉及新旧岗位之间的衔接问题。从一个会开车的老司机变成一个远程监控操作员,至少需要了解自动驾驶技术、学习使用远程监控系统以及具备基本的计算机操作能力……这些都需要个体跳出已有的舒适圈,接受未知的挑战。但不是所有人都有拥抱新事物的勇气和能力,如果没接住,那可能就将继续面临失业。

事实上,传统出租车司机面临的失业挑战早在网约车出现之时就已存在。更便捷舒适的服务体验加上更优惠的价格对于消费者来说具有天然的吸引力。新旧事物之间的过渡必然需要一段时间,如何处理好这些受到技术冲击的人群在这段时间里面临的失业、生活问题,首先要求有关部门做好预案和保障工作。其次是每一个被倒逼接受挑战的个体也需要思考,如何提升自己的技能和适应能力,以便在新的就业环境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纽约大学研究者梅瑞狄斯∙布鲁萨德曾在《人工不智能》一书中提醒人们不要忘记:人工智能的本质是数学,而现实世界却不仅如此。出租车司机表达不满情绪的背后,是对生存境况的担心,对被时代淘汰的担心。AI时代,需要在数字模型的思维之外对更大、更复杂的社会问题进行讨论和反思,听见个体的声音,才能让“科技改变世界,造福人类”的初衷朝着众所希望的方向前行。

责编:万丽君

一审:万丽君

二审:欧阳金雨

三审:王礼生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