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4-07-04 15:31:15
文|彭世民
在平江县梅仙镇的钟家村,一个独特的集中安置点坐落其中,那里耸立着六栋崭新的安置楼,仿佛是一处静谧的城市小区,是130户家庭、近600位乡亲的温馨家园,是他们心中的安宁避风港。然而,近日来,天空仿佛被撕裂,暴雨如注,持续十余日,狂风暴雨犹如凶猛的猛兽般咆哮着,无情地肆虐在这片宁静的土地上,将村民们原本安逸的生活节奏彻底打乱。雨水冲刷着每一个角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与考验。
在安置区的翠绿后山之巅,坐落着一口宁静的山塘。尽管它的面积不算太大,但在这次暴雨的侵袭下,它却成了大家最关心的安全焦点。这座山塘,不仅需要接纳从山坡上疾驰而下的雨水,还需承接来自江源岭106国道一段汇集的浩荡洪流。在持续不断的暴雨冲刷下,山塘的泄洪口愈发显得承重力倍增,负担沉重。
周一的清晨,暴雨仍旧在狂肆地挥洒它的威势。我们驻村工作队员与村支部书记钟双兵,毅然决然地冒着倾盆大雨,急匆匆地赶至安置点,一遍又一遍地叮嘱居民们,务必注意安全,确保自身安全无虞。随后,我们急匆匆地奔赴山塘,亲自勘查水情。虽然那时水势汹涌澎湃,但令人欣慰的是,一切尚在可控范围之内,我们那颗悬着的心,也稍稍得以平复。
然而,短短不到一个小时的光景,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骤然响起,正在紧张监测山塘水情变化的工作队员李晚根,其声音中充满了焦急:“事态紧急,水已经严重漫过了塘坝,溃坝的风险正在急剧攀升!”这一消息如同突如其来的山洪,瞬间将我们每个人的心提到了嗓子眼,紧张与不安的氛围笼罩了四周。
我们没有丝毫的迟疑,迅速行动起来,邻近山塘的A栋和E栋居民,在我们的引导下,安全有序地被转移至了安全地带。随后,我们深知时间的紧迫性,尽管深知前路充满了未知与危险,但我们仍旧义无反顾地冒着生命危险,前往山塘洪流的安全区域,企图寻找加固的可能,以减轻溃坝带来的灾难性后果。
然而,眼前的景象让我们不禁心生绝望。那洪流如同狂暴的巨兽,毫无怜悯之心地席卷着水塘坝,波涛汹涌,汹涌澎湃,如同万马奔腾,那场景让人不禁感到无力和绝望。在这无尽的洪流面前,我们意识到加固的希望已经变得渺茫,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它肆虐。
加固无望,我们唯有全力以赴,确保安置区居民的安全。幸运的是,暴雨逐渐减弱,但手机天气预报显示,又一轮暴雨即将来临。我们刚刚舒缓的神经再次紧绷,这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我们必须全力以赴,守护这片家园。
午后四点时分,面对夜里急需转移的居民安置,我们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生怕当夜幕低垂,家中的居民们还在甜蜜的梦乡中,若那山塘一旦决堤,泥沙倾泻而下,造成的物质损失尚能估量,但涉及如此众多无辜生命的安危,这无疑是我们必须全力以赴去面对的严峻挑战。
我刻不容缓地向镇上的党委书记和副书记详尽汇报了当前的紧急状况。他们迅速作出决断,态度坚定地说:“我们必须确保每一位群众都能得到安全转移和妥善安置,关于他们的饮食问题,镇上会全力以赴地给予解决。”此时此刻,梅仙镇的干部们如同夜空中的繁星,洒落在各个村落之间,与村民们并肩作战,共同应对这场突如其来的洪灾以及随之而来的未知挑战。我们深知,如今寄望于镇上增派更多人手来支援,已显得不切实际。
在这风雨交加的时刻,我们与钟双兵书记共同商讨对策。最终决定将村部的大会议室转化为临时的安置点,为那些需要转移的人们提供一个安全的庇护所。
我们耐心地逐户走访村民,用充满诚意的言辞触动他们的内心,力图让他们深刻认识到这场洪灾的紧迫性和潜在的危险性。在最初,我们遭遇了部分居民的疑虑和抗拒,他们认为自家的房子后面堆砌着坚固的石勘,而房子本身又是坚固的钢架结构,理应能抵御住这场灾难。
然而,当我们展示给他们山塘塘坝上汹涌的急流时,他们的态度开始发生了转变。眼前的景象让他们再也无法保持之前的淡定和自信。在我们的悉心劝导和耐心解释下,那些原本心存疑虑的居民开始认识到自己处于危险之中,纷纷响应我们的号召,主动前往村部进行转移。
而我们工作队的三人早已将村部当成了自己的家。我们与转移至此的居民们同住一层楼,虽然生活条件不如家中那般舒适,但这里却充满了家的温馨与团结。
雨,终究会停;风,终究会散。而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也将继续他们的生活,继续他们的梦想。那一夜,我们三人守在寂静的村部,望着熟睡的居民们,心中默默祈祷着风雨能够早日停歇,让这片土地重回宁静与祥和。
责编:陈普庄
一审:陈普庄
二审:易禹琳
三审:杨又华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