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客户端 2024-06-12 11:40:49
文/图/视频/钟扬 徐如风 曾永明 周求章 郭衡
依山傍水的张家塞,酒香飘逸在舌尖;坛子里的擦菜子,发酵的乡愁;洞庭非遗木雕,水乡中的艺术;好水出好茶,一壶青钱柳茶韵悠长……这里是益阳市资阳区张家塞乡,坐落于湘中偏北的腹地,紧依资水末端,与壮丽的洞庭湖毗邻,尽享水乡之韵。这里历史悠久、物产丰饶、山清水秀、物阜民安、民风淳朴。
水乡风光。
近年来,张家塞乡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抓好农业生产、平安建设等工作,呈现出发展方向坚定、发展质量提升、发展环境优化、发展热情高涨的新局面。先后荣获益阳市“安全生产优秀乡镇”、益阳市“平安建设先进单位”、“益阳市文明乡镇”等荣誉,成功创建“省级卫生乡镇”。
集镇鸟瞰。
民为国基,谷为民命。张家塞乡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扛稳粮食安全政治责任,推动全乡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连年提升,全年落实双季稻种植面积6万余亩,销号“非农化非粮化”图斑85个,恢复250.44亩耕地,坚决守住了耕地保护红线,2023年荣获益阳市“粮食生产先进乡镇”。
高标准农田。
张家塞乡以“看山张家界、看水张家塞”为目标,围绕水资源,做好水文章。一方面,建设洞庭湖特色农产品培育基地,巩固提升稻花鱼、湘莲等传统优势产业;另一方面,深入挖掘“甜酒文化”、“擦菜子文化”、非遗等元素,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全乡10个村因地制宜、各具特色,形成了“一村一品”、百花齐放的发展态势,走出了一条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有我精的道路。
德兴湖风光带。
“酒酒”为功酿出乡村振兴“共富梦”。来到张家塞甜酒生产厂,阵阵酒香格外诱人。走进酿酒室,粉碎原粮、润粮、蒸粮、拌曲种、入窖发酵,每一道工序工人都严格把关。目前,2200立方的冷库已建设完成,1400平方米的标准化甜酒厂将完工投产。此外,张家塞甜酒的独特酿造技艺已被列入湖南省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彰显着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与技艺薪火的传承。
东边湾甜酒厂。
此外,乌龙堤村洞庭鳜鱼养殖面积达1800亩,年产值近亿元;富民村擦菜子产业年销售擦菜子30万斤;“市级四星级”旅游景点洞庭花田产业成功举办资阳区春季旅游节开幕式;金山村鲊鱼产业、堤南村果蔬产业、大潭洲村吊瓜子产业发展较好……如今张家塞乡的农业特色产业如雨后春笋般拔节生长,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富民村蔬菜基地。
在保留传统湖湘渔村和绿色水乡形象的同时,张家塞乡深度挖掘农耕、水、擦菜子、甜酒等特色产业和底蕴文化,进一步做好对古树屋场、合兴齐头山古街等历史文化元素的保护开发。相继涌现合兴村“吾乡”系列、富民村“老祝家”等品牌民宿,柞树村“洞庭花田”“银杏大道”、大潭洲村“最美侨乡”等打卡点,持续扮靓“南洞庭春天旅游度假区”。
老祝家民宿。
“植”此青绿,共绘绿美乡村生态底色。张家塞乡因地制宜开展村庄绿化行动,在茅山公路、环湖公路、沅菁公路沿线种植木槿花、茶花树,环湖公路栽种大型金丝柳树,实现村庄生态更“绿”、环境更“美”。此外,整合多方资金,衬砌环湖产业公路环境污水沟3.2公里,亮化村主干道茅山公路4.3公里,安装太阳能路灯168盏,村庄基础设施水平不断完善。
东边湾湖健康主题公园。
富民村是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也是乡村振兴的“排头兵”。该村发展擦菜子特色产业的同时,着力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多次邀请专家学者在村庄书写谚语200多条、诗词50余篇,弘扬传统的“水乡文化”“渔耕文化”“码头文化”。此外,对接湖南师范大学等高校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通过美育实践、墙绘工作等形式,提升乡村学生文化素养,增强本地村民的文化自信。
留守儿童画室。
走进富民村,一座座色彩斑斓的“民俗文化墙”映入眼帘,村道宽阔、路灯明亮、果蔬成片、绿树成荫、沿途鸟语花香,到处都能感受到文化元素对富民村的浸润。富民村聘请画家许国良担任“总设计师”,整体规划民宅青砖院墙与装饰风格,实现村庄全方位美化、绿化、靓化。此外,该村打造了“洞庭画廊”“洞庭渔船博物馆”“古朴民宿”等系列景观,“精雕细琢”的乡村风景,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
洞庭画廊。
因水而生,因水而美,因水而富。张家塞乡广大干部群众唯实惟先、善作善成,凝聚起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最大“向心力”,以“水”为基谋发展、促振兴,让农村有看头、农业有奔头、农民有盼头,稳稳的幸福“走”进了张家塞乡的千家万户。未来,张家塞乡将深入挖掘水乡文化和农业潜力,推动乡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共同描绘乡村振兴的壮丽画卷。
责编:陈彰唯
一审:陈彰唯
二审:刘谦
三审:陈英明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