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物斯感,感物吟志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客户端   2024-06-11 11:02:19

作品名称︱《和鸣》
获奖情况︱17届法国巡展FIAP金牌;二届卢森堡比利时塞尔维亜三国巡展DPW金牌+ FSS金牌;9月印度金牌;
我不知道授予《和鸣》的这块金牌价值有多大,但我知道“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内涵的表达仿佛是一条大江,愈接近出海口,愈加波澜壮阔,宏伟,宽广。
看画面,让我想起了白居易《池鹤》里的两句诗:“低头乍恐丹砂落,晒翅常疑白雪消”,从表面上看,是丹顶鹤害怕低下头,头上象征高贵的标志丹砂落下,晒翅的时候担忧白色的毛色变得不好看。
从深层次讲,低下头,不仅仅担忧高贵的标志不再,还因为低头本身就代表了屈服和卑微,和孤高的形象气度相悖;“晒翅常疑白雪消”,这里的白雪不仅仅是指毛色,更多的是保持一种圣洁的清白。由此,一个清高孤傲,而又不愿意对世俗妥协的丹顶鹤形象便脱颖而出了。
“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这,也许是蒋志舟作品总是具有宽广的视野、丰富的思想和艺术力量的不二法门。
摄影/蒋志舟  文 / 莫鹤群

作品名称︱《留守一族》
获奖情况︱二届卢森堡比利时塞尔维亜三国巡展FSS金牌;8月马来西亚BUGI金牌
读到《留守一族》,我的双眼噙满了泪花,有很多话想说、要说……。但这不是主题。在令人窒息的沉默中,仍然有抹去眼泪、抬头挺胸、不屈不挠地去寻找他的同胞,直到最后,与同伴交谈,并找到携手共进,寻找生命力量,加深人类尊严并为之守护的人。
正如作者自己说的,“乡土美学特征的影像作品,难免会释放一种苦涩与悲凉的情愫,然而,艺术创作更多的是呼唤社会对贫困、对灾难、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和救助。人类同居命运与共的地球村,需要慈悲为怀,需要爱心,需要帮扶、需要和谐相处”。

作品名称︱《贫民的女孩》
获奖情况︱第八届波兰国际展肖像组金牌。
“志舟兄是个成就斐然的摄影家,他的作品在光影经营、构图设计上,可圈点出不俗的艺术造诣。生活真实与艺术呈现被他糅和成美丽的画面而让读者过目不忘。”这个说法是三十三年前拍摄《大眼睛》照片的大摄影家解海龙说的。蒋志舟似乎很少被人生起步时的环境所局限,也很少被一些禁忌所束缚。世界性的观照,是他后期作品的特色之一,对人类的命运,对所经历的时代,对现实的沧桑与难以言明的永恒等主题,他都给予了广泛的展望。如若举例,首推其大作《贫民的女孩》《还我蓝天》《生命》《相依为命》《警惕》《凡心躁动》。在这些作品当中,传达了对人类的现状与未来的深切忧虑和关怀。他认为目力所及的现象是会发生变化的,现在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仅是过去曾发生过的,而过去世界上所发生过的,则仅在现在重演,当我们试图概括现在,或试图推测未来时,过去将提供给我们唯一的智慧。这中间所显示的,就是作者所追求的“作品要赋予血肉灵魂”。

作品名称︱《天外来客》
获奖情况︱葡萄牙巡展女性组金牌;。印度巡展黑白金牌;3月影像梦想SP金牌
这帧《天外来客》,拍摄的是自然物象,实则是作者心意的挥洒。这个“写”,是“写出心意”,是表现性的意涵。作者并不致力于再现自然,鉴赏者也不会关注形似,他欣赏的是美人,是风神,是骨相,正如汤垕析解的谢赫六法《画论》所云:
观画之法,先观气韵,次观笔意、骨法、位置、傅染,然后形似,此六法也。若看山水、墨竹梅兰、枯木奇石、墨花墨禽等,游戏翰墨,高人胜士寄与写意者,慎不可以形似求之。先观天真,次观笔意,相对忘笔墨之迹,方为得趣。
通过自然物象骨相的拍摄与艺术家的意象神交,从而产生中国水墨画的“天真”与“气韵”之美,这正是蒋志舟艺术摄影的传神处。

作品名称︱《出耕》
获奖情况︱4月 印度NANO评委大奖;4月新加坡巡展黑白金牌;8月马来西亚BUGI金牌;
梅尧臣说,作诗无古今,唯道平淡难。这幅《出耕》,得之平淡。远处,一抹一山,重重叠叠,淡淡的,幽幽的,碧空如洗,真不知是天地间多少千年古风和万弯凉月浸染而成。近处,人牛一径,踽踽而行,古桥四周的光影,让观者感受到早春料峭的气息,听到水流的声音。穿越溪流,耕者抖落棕簑上的雨滴,水牛嘴唇翕动却没有发出声音,好像是生怕惊着主人。如是杳杳一痕水墨,一如线裝书的封面,洒了一地古雅的诗词。于此,幽幽掩卷。

作品名称︱《放飞山野》
获奖情况︱4月新加坡巡展PR人文金牌
读蒋志舟,了解多了,才知道他心中的乡愁很深。如《放飞山野》《窖藏》《日升》《摄影大军》《跳跃的音符》《剃头匠》,这些作品可谓是蒋志舟掩裹着精神苦痛、现实和梦幻共生的怀乡之作。他曾在自己的《情境意象》上写道:“意象升华为意境,咏物引申为咏怀。”摄影对有些人来讲,是一种消遣,或是一种求得腾达的工具和手段,但对志舟来讲却绝不是这些,他致力摄影创作,乃是一种精神上的寄托,是调治“心病”的一种舒络剂,亦是一种被毁灭了的人生价值的仅有可能的自我修补。
在志舟的作品中,经常出现农民、矿工、手艺人、小孩、老叟、妇孺的形象,他们或行进于山道之上,或临窗眺望,或在剃头后为乡亲掏耳朵,或闲钓于江中孤舟之上……这些点景人物均可视为摄影家自我的一种写照。他出生和生活过的农村的巨变使他原有的情感库存和形象库存慢慢地变得陈旧起来,人渐老,回首往事,感慨世事变迁、人间坎坷,他隐隐感觉到:“晚秋凉,西风偏又落西窗,古樟下,石板路上,一脉斜阳,村姑催走,鹅唱篱墙。”
这就是蒋志舟的主题性艺术摄影大获成功之处,给人以一种深刻的阅读经历,难过但又不乏刺激和教诲。他的许多角色以无可非议的资格步入了光影艺术的群芳谱,那里生活着神话般的人物和永恒的伙伴,悲惨而奇异的,有趣而动人的,命定而美妙的——各种既欣悦又痛苦,既孤寂又崇高的人。

作品名称︱《剃头匠》
获奖情况︱印度巡展 人物组主席大奖(金牌);4月 印度巡展黑白PSA金牌

作品名称︱《小姐弟》
获奖情况︱5月印度人物组CLUB金牌
摄影家蒋志舟简介
蒋志舟 JIANGZHIZHOU,中国摄影报、中国老摄协、湖南省文旅厅、省文联、GPU国际摄影家联盟等专家评委,湖南省老摄影家协会主席,湖南新闻图片画报社原总编辑。

中国文联摄协、湖南省文联摄协“德艺双馨艺术家”,湖南最高艺术成就奖“金像奖”、“世纪之星”得主,“建国六十周年突出贡献摄影家”得主,中华艺术金马奖得主,全球华人摄影导师得主,全球画意摄影十杰得主,2019年戛纳国际摄影节”达盖尔金像奖卓越成就奖”得主,2021年第四届“大中华金华表摄影终身成就奖”得主。

2022年蒋志舟先生共获各类国际影展金牌62枚。

作者风采

湖南作家、文艺评论家:莫鹤群

莫鹤群

(一审:伍霞 二审:曾益 三审:禹振华)

责编:伍霞

一审:伍霞

二审:曾益

三审:禹振华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