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客户端 2024-05-13 15:01:10
文/图/视频/王婧 徐如风 姜开林 刘洋 熊小洋
雪峰山东麓,渠水穿城而过,诉说着“五龙不出城”的传说;市井深巷,青砖黛瓦相间,延续着古城的千年历史文脉。武冈市农业农村局立足当地特色资源,以产业振兴为重要抓手,大力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扎实推进和美乡村建设,深耕乡村谋发展,做强乡村振兴文章。
翰岭茶场。
近年来,武冈市农业农村局真抓实干,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落实“三农”工作的安排部署,加快建成“二中心一枢纽”、奋力建设现代化新武冈,打造乡村振兴武冈“样板”,成功走出了一条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乡村振兴之路。
高标准农田。
以产业振兴为引领,打造乡村振兴新“引擎”。武冈市积极发展优势特色千亿产业,深度挖掘优势资源,以农业产业集群建设推动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坚持做强建优特色产业,多措并举、精准发力,让村民钱袋子“鼓”起来、村民致富信心“强”起来,全力推进特色产业发展,多点开花,助农增收致富,壮大集体经济,助力乡村振兴。
湾头桥镇八一村油麻田美丽屋场。
铜鹅展翅,产业腾飞。雪峰山下,水质优良,牧草旺盛,独特的自然资源禀赋加之悠久的养殖历史,成就了武冈铜鹅这一金字招牌。武冈铜鹅以其羽毛如铜、体态优雅而著称,肉质鲜嫩细腻、口感鲜美、营养丰富。鹅鹅鹅,唱响富民“产业歌”。全市铜鹅产业就业人数达万余人,成功带动3000余脱贫人口增收,8000农民致富,形成了种、养、屠宰、加工、冷链物流及营销等产业链。武冈铜鹅是“湖湘三宝”之一,并成功入选2023年湖南“一县一特”优秀农产品品牌。
龙溪镇铜鹅养殖基地。
未见武冈,先闻卤香,武冈素有“中国卤菜之都”的美誉。卤香在历史的沉淀中愈发浓郁,“以药为卤,以糖上色,五卤五浸”的制作工艺别具特色,不仅撬动舌尖味蕾,更成为武冈特色产业发展的重要法宝。金福元食品是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武冈卤菜”制作技艺的传承单位,该公司生产卤制食品技艺精湛、工艺成熟,目前已形成产、供、销、产品研发及基地开发为一体的产业化经营格局。
武冈卤菜。
品得春茶一口鲜,胜过人间四月天。在邓元泰镇赤塘村翰岭茶场,一垄垄茶树蜿蜒叠翠、连绵起伏,村民穿梭其间,一派采茶繁荣景象。翰岭茶场历史悠久,是武冈茶业的示范场,种植面积达700余亩,现拥有玉笋、白毫早、碧香早等十多个茶叶品种,其紧紧抓住乡村振兴契机,不仅带动村民“家门口”就业,还积极发展茶旅文化,现已初步形成赏茶、研学、品茶、制茶、售茶、美食、休闲等一体化生态旅游格局,“茶叶”变“茶业”,点绿成金。
雨中采茶。
院士渔业是赤塘村的另一大致富法宝。2022年10月开始,赤塘村与中国工程院院士、鱼类繁殖和育种专家刘少军合作,建立“湘军鱼生态养殖产业园”,发展赤塘生态鱼产业。赤塘村以“政府+科研团队+村集体”的水产新模式,通过政策扶持、技术集成、示范引领,全域推广山塘和稻田生态鱼养殖,实现“一水两用、一地双收、生态增效、稻渔双赢”的综合效益,最终形成集产业、美食、旅游和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产业园,真正实现生态致富、产业致富。
湘军鱼生态养殖产业园。
产业发展做实“里子”,环境整治挣足“面子”。走进赤塘村,映入眼帘的是干净平坦的乡间小道、路旁植被连结成片,绿意盎然。村内农家院落整洁美丽,房前屋后绿树成荫,鸟语花香。赤塘村以实施“个十百千万工程”为契机,全力推动和美乡村建设,打造“赤塘十景”微景观,建设“石盘上、老六队、观学岭”三个美丽院落。2023年入选第五批湖南省乡村旅游重点村。
赤塘村美丽屋场。
田畴织锦绣,沃野奏欢歌。俯瞰湾头桥镇泉塘村,一片片农田绿意葱茏,田间道路、硬化沟渠纵横交织。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这是泉塘村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的生动实践。近年来,武冈市农业农村局深入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积极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持续完善农田基础设施,把保障粮食安全当成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2023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总投资1.16亿元,投资规模4.91万亩,改良土壤4.61万亩。
泉塘村高标准农田。
近年来,泉塘村积极推进和美乡村建设,在保留乡村风貌的基础上,围绕布局美、产业美、环境美、生活美、风尚美的“五美”总目标,结合省机场集团民航文化特色,打造出别具一格的“民航小院”和美院落,成为泉塘村一道靓丽的风景线。美丽庭院建设不仅扮靓乡村颜值,更提升了村民的幸福感、获得感。
民航小院。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中流击水,勇进者胜。新时代新征程,武冈市农业农村局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深化农村改革,做大做强富民特色产业,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争当农业农村现代化先行者、城乡融合发展排头兵,谱写农业农村改革发展新的精彩乐章。
责编:陈彰唯
一审:陈彰唯
二审:刘谦
三审:陈英明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