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卫生报 2024-05-12 14:29:05
讲述人:郴州市第四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护师 曹慧珍
我是一名重症医学科的护士,十六年的职业生涯里,我沿着熟悉的道路,日复一日地工作。在这里,我见证了无数生命以惊人的毅力与病魔抗争,也见证了我们的医护团队如何以坚定的态度,守护每一位病患的生命。在这个生死交织的战场上,人文关怀如同夜空中的繁星,为病患带去温暖与希望。
下面让我分享一个发生在身边的故事。58岁的王叔叔因突发脑出血被送到我科,他无法言语,一侧肢体也失去了活动能力。王叔叔的情绪非常激动,拒绝接受任何治疗和护理。
我迅速拿起纸笔,走到他的床边,轻声问道:“王叔叔,您是不是感觉不能说话,左边的手脚也不能动,所以很不舒服呢?”
他点点头,用右手示意要写字。
我安慰他:“王叔叔,您别急,把想说的话写在纸上,我们会尽力满足您的需求。”
他写道:“我想回家,家里还有生病的老伴需要照顾。”
我回应道:“叔叔,我能理解您对家人的牵挂。但现在最重要的是您要配合治疗,早日康复,这样才能更好地照顾您的老伴。请放心,您的家人会照顾好她的。”
他又写道:“我担心自己会像老伴一样瘫痪在床。”
我鼓励他:“叔叔,我们这里有很多类似的病人都恢复得很好。您现在已经过了危险期,接下来只需配合我们的治疗,后期坚持康复,您会慢慢好起来的。您是家中的顶梁柱,家人都在外面等着您呢。”
自那天起,王叔叔开始积极配合治疗,他的脸上也露出了笑容。通过每天的视频探视,家属明显的感觉患者各方面在慢慢朝好的方向发展。在我们的精心治疗和护理下,王叔叔的病情逐渐好转,第八天顺利转至神经外科继续治疗。
转科那天,我们向他送上祝福,他的眼中含着泪水,向我们竖起了大拇指。
医学技术能够拯救生命,而人文关怀则能为病患带来最大的抚慰。在重症医学科,我们深知患者不仅需要周密的检查和不遗余力地救治,更需要我们关切的眼神、温暖的话语和爱意的微笑。
面对陌生的环境、仪器的干扰和疾病的折磨,他们很容易感到孤独和恐惧。因此,我们要用心去感受、去帮助、去安慰他们,像子女般照顾,像父母般引导,或像朋友般倾听,让他们重新燃起对生命的渴望和对生活的热情。
亲人是患者的软肋,也是他们的铠甲。我们通过家人的期许,为患者完成康复之旅的重要拼图。我们用细致的观察和恰当的语言打开患者的心扉,照亮他们生命的道路。
在重症医学科这个“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线”上,我们愿做“生命之门”背后的“捧灯人”,为患者点亮希望之光。
责编:郭芝桃
一审:郭芝桃
二审:张丽
三审:田雄狮
来源:大众卫生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