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随笔|读《青铜葵花》

  科教新报   2024-01-23 17:00:15

长沙市望城区长郡月亮岛学校 曹娟    

新教材上有一篇课文《芦花鞋》,读了很多遍实在觉得不过瘾,找来了小说《青铜葵花》。看这本书,我不忍一目十行,走马观花。虽说是小说,却一股淡淡的散文味。语言不含一点刻意,但每一处的描写都细到极致;情节不靠什么波澜,但每一处的苦难犹如天塌。作者静静地讲,我静静地看,这感觉就像是水里掉进一颗石子,激起的不是翻滚的白浪,而是晕开的涟漪,就像是大槐树下葵花的眼角,掉落的是滚烫的泪珠,留住的是淡淡的泪痕。

青铜一家很穷,为了攒一张相片的钱,全家要齐心协力编芦花鞋。书中写道:青铜用木榔头捶草,奶奶搓绳,葵花的任务是将绳子绕成团,爸爸妈妈编织……当第一双鞋从爸爸妈妈手里编制出来时,全家人欣喜若狂……看这一段,思绪开始飘远,准确地落在我们的小学时代,那么久远,又那么近,仿佛昨日重现……

我们生活的天地和大麦地一样,贫穷,靠天赏饭吃。那时我在家里能看到的最值钱的东西是夏天爸爸从供销社缴完粮,拖回来的几个大西瓜,或者年底卖棉花除去开支剩余的一张“大团结”。“大团结”面值十元,在我们心中是天文数字,这个天文数字就静静地躺在三门柜——妈妈的外套口袋里,就那么随意地卷着,却如同镇家之宝,谁都不敢动。有一次我偷偷地打开柜门,准确地找到了那个口袋。“大团结”没什么特别,散发着烟草的味道,我用手指在上面狠狠摩擦了一下,用舌头舔了舔手指,咸咸的,没什么特别,但好长一段时间,我都以为钱吃起来的味道都是咸的。

外面的世界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这儿只会老实巴交地种地,生活变得越来越吃紧。爸爸盘了一块水田,种了一亩高笋。从此我们就和镇上的菜场做起交易来。春夏之际是高笋收获季节,爸爸从水田里把高笋初成品采回来就要几个小时,然后切平、剥叶、装袋一系列工序。我们喜欢在房间里干活,因为别的屋里灯泡只有5瓦,那里不止。爸妈负责切,我和哥负责剥,合作有序。那段时间我们的晚餐经常变成夜宵,到点能不能吃饭全凭爸爸的决定,如果他坚持做完事再吃饭我们只能硬着头皮饿肚子。干活时我喜欢蹲着,哥哥肚子饿得受不了,就开始捣蛋,他最喜欢用食指沿着我的脊柱画一条直直的线,本不想理他,可我老是条件反射性地直起腰,妈妈总会在旁边喊一句:飞飞(我哥的小名)啊……然后就没有了,我总觉得这后面应该还有很多话,而且意思显而易见,但我哥总不能理解。因为他,我会短时间陷入狂躁,但不久后我又追在他屁股后面跑,叫得比谁都亲热。

开饭的时间是最香的,如果碰到前年剩下的晚稻米,我就能吃两碗饭,如果那天有鱼火锅下菜,我就能吃三碗,如果外加一个韭菜炒小辣椒,我就能把家里的锅底铲穿,然后甜美地进入梦乡。

卖高笋不是个简单活。如果经过一夜,碰到一些笋子黑了心,第二天的行情就会跌得很惨;如果在卖场抢不到一个好位置,被别的菜贩子占了先机,就只能忍痛以约等于赠送的价格抛售;如果没有熟人引荐,那就得先碰碰几颗钉子再考虑交易。天时、地利、人和,三者不得,虽胜有殃。所以每天凌晨4点,我们还在梦乡中,爸爸就已经悄悄地起床赶往镇上了。

我们关心爸爸什么时候出发,我们更关心他什么时候回来。他每次回来都会带肉包子,那包子做成椭圆形,师傅技术应该不错,上面提的褶花很均匀,有时候收口处隐约会看见肉沫渣滓。我有时候会分到两个。我的吃法很讲究,先把皮扒了吃干净,糯唧唧的,又有点劲道,面白部分软而不实,粗糙的吃法一口就能咬到馅心,我哥就经常这样,一个包子他几下就吃完了,而我害怕咬到馅心,一看到馅我就自认为这美味的进食接近了尾声。我努力克制我的狼吞虎咽,每一小口在口中充分搅拌6个八拍,甜味全部释放,才舍得吞下。如果那天师傅手感有偏差,就会放特别多的肉馅。用上两对手指把面白往上捏,肉馅就会蹦出一点,但不至于洒出来。那馅是黄褐色的,给面白内壁都着上了色,中间散落着葱圈,有些葱圈被肉沫撑得浑圆,也没有破开,葱香、肉香、猪油香,填平了每天菜籽油带来的空落落。吃肉包子成了我们快乐的事。

有一次,我们娘仨围在一起吃包子,总共5个,我和哥哥每人两个。妈妈右手举着吃着正在绘声绘色讲着什么,说到精彩处右手朝我一扬,这么短暂的瞬间,这么浅显的意思,我竟鬼使神差地理解为她要将手中的包子赠送给我。等到手举到半空,我意识到了自己的不对,缩回时,我把手背在衣角擦了又擦。从此我不再盼望吃包子。后来,我意识到了那种不对叫自私,还知道了有一种害怕叫后怕。因为那天妈妈“绘声绘色”讲的正是爸爸在水田里遇蛇的惊险经历,在那个蛇咬可能致死的年代,家中负重前行的人一旦不测,我能否安然地只要去想肉包子的香味,我不敢回答。大概在那时,我心里萌生了要守护家人的念头。

卖高笋的季节一过,我们就要回到土地继续劳作,双抢、种棉花、打麻……白天是累的,晚上的梦是香的;生活是苦的,回忆起来是甜的……

这些毫无道理的联想,就是《青铜葵花》送给我的感动。

 

责编:陈洁

一审:陈洁

二审:黄维

三审:王明辉

来源:科教新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