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心得丨用心浇灌 静候花开——读《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有感

  科教新报   2023-12-27 10:02:21

文/石门县第四中学  张 韵

前段时间,有幸拜读了李希贵先生的《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书中的很多观点深深打动了我,引起我的共鸣,久久不能忘怀。

李希贵先生一再强调:“教育其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如此而已。”“教育本来很简单,只是我们人为地把它搞复杂了,要让孩子在校园里自由呼吸。”而他最让我深刻思考的一句话是:“多一把评价的尺子,就多一批好学生。”他由朋友对儿子考试的奖励想到了我们教育的评价问题。也就是一直以来唯一的标准——成绩。于是他开始和同事们一起反思我们的评价方式,并尝试突破和改善,从多元化角度,用开放、包容、欣赏的态度来评价学生。

说实话,在从教的岁月里,我也免不了俗,也在乎学生的分数,也为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殚精竭虑着,也曾带有色眼镜审视过一些调皮孩子,但也曾被他们不经意表现出来的真善美的另一面打动过,反思过。

芳是我带的第一届毕业生,我记得她是在九年级开学后很久才转来我班上的。之前随父母在广东读书,由于教材和学习内容不一样,她完全跟不上班。加上语言不通,和对新环境的不适应,她开始沉默寡言,越来越不爱学习了。但我发现她英语底子要比班上大多数同学更好。于是我开始转变思路,让她当英语组长,鼓励她学好英语,去上一所专科学校,将来也能有一技之长。但我同时告诉她,条条大路通罗马,前提是你得不停地往罗马走。后来初中毕业她真的去读了职中,学了旅游英语专业。多年后的一天,她突然打电话给我,告诉我她现在在海南一家旅游公司做英语导游。我很为她高兴,世界那么大,她也可以去看看了。

我想每个老师在职业生涯中,可能都会遇到那么几个让你头疼的孩子吧。涛的父母离异,父亲常年在外打工,他从小就跟着爷爷奶奶。上课睡觉,下课打闹,翻院墙爬铁门跑出去上网对他来说是常有的事。在屡教不改之后,很长一段时间,我干脆就懒得管他了,只要他不给我惹出大乱子就行。然而后来有一件事改变了我。

一个寒假的早晨,我在乡卫生院门口的一家早餐店里遇见了他,他小心搀扶着一位老人,走了进来。看见我时,他明显楞了一下,怯怯地说了声老师好。原来她奶奶摔断了手住院了,爷爷要在家里干活,这些天一直是他在医院陪着奶奶。他一直很耐心地照顾他奶奶,一口一口地喂着奶奶吃早餐。这样沉稳温柔的一面,是我之前在他身上从来没有看到过。原来这孩子也有真善美的一面,只是我从前习惯用一把尺子来评价他,也让这把尺子遮住了我发现美的眼睛。

后来,我慢慢观察,发觉他其实也有很多优点,劳动卫生他总是冲在第一个,桌椅板凳坏了他随手就修理,运动会摔伤了膝盖一声不吭还取得了3000米第三名。在他的期末评语中,我写到:“谢谢你让老师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你,其实你是一个能吃苦,有爱心,有担当的男孩子。一个对家人温柔,对朋友真诚的人,肯定会是一个善良可爱的人。”

作为教师,我们要用哲学的眼光,从个体发展的角度来看待每一位学生。教师要为每一位学生量身定做一把“尺子”,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教育中获得自己成才的道路。

不管是当老师也好,还是为人父母也好,大家肯定都更喜欢听话懂事成绩又好的孩子。平时我也是一个有些焦虑的母亲,我的孩子在一岁八个月的时候还只会说叠音词,而同时期的孩子都能跟父母交流了。我焦虑无比,只好每天不厌其烦地对她说很多话,希望可以早日教会她说一个完整的句子。直到有一天,她突然开口对我说了很长一段话,口齿伶俐,思维清晰,每一个吐字发音都字正腔圆,自那以后,她像是打开了话匣子,一天到晚叨叨个不停,她似乎直接跳过了口齿不清说话的那个阶段,一下子就达到了三岁孩子的水准。后来我想,她一直不开口,可能是在学习,积累,然后等待一个契机厚积薄发。在她成长的过程中,我会为她淘气顽皮头疼不已,同时也会为她乐观开朗感到高兴。我会为她粗心大意很伤脑筋,也会为她善良感恩而欣慰。我会为她个子又瘦又小操心不已,但也会为她精力充沛,身姿矫健而庆幸。

如果老师也能像父母一样去爱孩子,用包容的、欣赏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个学生,你就会发现,每个学生都是可爱的。

每个孩子都是一颗花的种子,只不过每个人的花期不同。相信孩子,用心灌溉,静等花开。

责编:彭静

一审:彭静

二审:黄维

三审:王明辉

来源:科教新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