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 以情育人——小学班主任管理艺术探究

  科教新报   2023-12-25 22:44:02

常德市武陵区金丹实验学校  徐媛波

摘要:作为小学班主任, “以人为本、以情育人”的教育发展观,是提升自身班级管理艺术、推动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原则。在以人为本方面,应强调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了解学生心理和需求、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以及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在以情育人方面,应强调了真情实感、平等尊重、理解包容和赏识鼓励的重要性。这些方面共同构成了小学班主任管理艺术的核心内容,对于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和积极向上的品格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师生关系;学生全面发展;班主任管理艺术

引言: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塑造个体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小学教育中,班主任是直接与学生打交道、参与其成长的重要角色。班主任不仅在教学上有着重要责任,更在学生的心理健康、情感成长和品德培养等方面扮演着引导者的角色。班主任的管理艺术本质上是以人为本的,因为他们处理的不仅仅是学科知识的传授,更是在帮助塑造学生的品格、情感态度和人生观。以人为本意味着班主任需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了解他们的需求、背景和特点,因此,班主任在管理中更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关怀和引导。此外,以情育人意味着班主任需要注重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建立情感联系,通过情感的引导和关怀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一、以人为本

叶圣陶先生曾说:“教”是为了“不教”。其实对班级管理而言,“管”更是为了“不管”。要教育和指导学生学会自主管理。因此,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我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原则,确定了“自主管理,小组合作,共同进步”的班级管理理念。时间如同白驹过隙,孩子们就像百花园里的花朵,于不经意间抽出了嫩芽,长出了新叶,开出了花朵。在参与他们成长的无数个日子里,我常常被他们感动着、温暖着、幸福着、成长着……

(一)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教育管理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是班主任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将学生视作独立的个体,并非只是简单地教导学生,而是鼓励学生参与班级管理,为班级的发展贡献自己的想法和建议。这种共同参与的管理模式,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激发了他们的责任感和团队意识。在班级管理中,我经常组织学生进行班会讨论,并鼓励他们提出建议和意见,例如制定课外活动安排或改善学习环境。有一次,在一场班会课上,一位学生满怀激情地提出希望学校能增设一个图书角,有了这个大胆的想法后,我们积极向校领导反映。果不其然,学校采纳了我们的建议,瞧!现在我们学校新修的教学楼的每一层都增设了一个图书柜,孩子们浸润书香,收获满满。这个图书角不仅丰富了学生的阅读资源,也激发了他们对学习的热情,同时也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建议能够真正影响到班级和学校的发展。

(二)了解学生的心理和需求

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心理特点有着深刻的了解,不仅体现在关注学生的学习表现,更注重理解学生的行为动机和情感需求。通过对学生的细致观察和倾听,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和潜力,并在课堂中鼓励学生展现个人特长,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被重视和理解。例如,班里有几个调皮的学生,他们课堂纪律不佳,对作业漠不关心。在这种情况下,不能直接采取纪律处分的措施,而是应该和他们建立联系,努力赢得信任。积极寻找他们身上的优点,每当发现一点,都请及时给予充分的表扬。基于“木桶效应”,我认为解决好他们突出的问题就是我们班级前进的机遇。我首先逐一找他们谈话,讲道理、明规矩,规范他们的言行,鼓励他们学习,双管齐下,恩威并施。我一再叮嘱他们:“你们和别的同学是一样的,老师对你们不会区别对待。而且老师也相信你们有意愿也有能力为班级做贡献,至少不能拖后腿。”在多次鼓励之后,他们的表现一次比一次好,每当被老师夸奖了,他们还会来跟我邀功。渐渐地,他们的自信心增强了,上进心也激发了,成绩也因此提高了很多。我趁势将他们列为班级学习的榜样,在班级上形成了积极向上,打好翻身仗的良好氛围。

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和这些调皮的学生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取得了信任,再通过慢慢地春风化雨般感化使他们逐渐改掉了以往的不良习惯,这样班级整体的学习氛围也得到了改善。

(三)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关心学生的学习是班主任职责的一部分,但更深远的关怀是对他们的全面关注,包括了解他们的生活状态和背景。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日常习惯等方面,为班主任提供了更多个性化指导和支持的基础。与学生建立有效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是确保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得到充分关爱和支持的重要途径。举例来说,班里有一名刘姓学生,天生患有残疾,自卑感强,不擅于与同学互相交往、学习。从一年级在我们班里开始,我就特别留意刘同学的一举一动,关心他的身心健康,及时与他的家长反映与沟通。在我的影响下,班上同学对他给予无微不至的关心,尽量解决他在生活和学习上的各种困难。如有时,他请假做康复训练去了,同学们轮流帮他带作业回家、答疑解惑等。在这种温馨的班级环境中,刘同学脸上的笑容多了起来,下课后与同学聊天的次数也多了。他一直以来学习积极向上,表现突出,功夫不负有心人,2020年荣获了区里颁发的“最美少年”光荣称号。教育人要有爱的高度,要引领孩子看到未来。教育人要有爱的温度,要与孩子一起享受幸福的当下。学生就是一道光,关注学生生活并提供全方位支持的重要性,能够使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中茁壮成长。班主任是追光人,追寻着心中的那道光,一路向阳,不断前行。

(四)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不仅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更关注他们在品德、智力、体魄等方面的发展。鼓励学生参与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团队合作意识。我坚信全面发展的教育能够为学生的未来奠定更为坚实的基础,因此致力于让学生在各个方面都得到平衡和提升。为每个学生建立个人成长档案,以便更好地了解他们的个性和潜能。尽心挖掘每位学生的闪光点,鼓励他们充分发挥自我,展现个性。这些档案记录着学生的进步和优点,为学生的成长提供了宝贵的历程记录和指引。通过这种方式,让每个孩子都能够在全面发展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和价值。

二、以情育人

(一)真情实感

班主任的真情实感是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这种真挚的关怀不仅限于言辞,更显现在行动和态度之中。将学生视作自己的孩子,以真心感染他们,让学生深刻感受到这份真挚的情感。例如,班级中的留守学生中有不少是学校体育训练生,长期远离父母的关爱,不仅需要应付学业,还承受着高强度的体能训练。这种环境使得孩子们不仅在学业上有所滑坡,还出现了营养不良的情况。这时帮助孩子们调整饮食,克服心理因素,同时在班级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这些孩子感受到家的温暖就显得尤为重要。经过一个学期,这些体育训练生逐渐恢复了以往的健康和活力。这种真挚的关怀让学生感受到了真正的温暖和支持,从而在学业和生活中更有动力与信心。

(二)平等尊重

平等尊重是班主任应当始终坚守的原则,无论学生的背景、能力、或个性如何,都应当被平等对待。这种态度不仅是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体现,更是构建积极师生关系的关键。不以学生的成绩评判他们的价值,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在老师眼中都应该受到同等的关注和尊重。这种态度能够建立起一种公正和公平的氛围,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在班级中是被理解和尊重的。平等尊重也意味着应该不偏不倚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因个人喜好或偏见而歧视任何一个学生。这种公正的态度能够建立起师生之间的信任,让他们感受到自己在班级中是被平等对待的。尊重和理解有助于营造一个开放、包容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和学习。

(三)理解包容

理解包容是班主任应该具备的重要品质,它涉及到对学生的理解和接纳,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实现个人成长。努力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深入了解他们的情感和需求。这种深刻的理解有助于建立师生之间的信任,让学生感受到自己被认真对待和理解。了解学生的情感和心理需求,有助于班主任更有针对性地给予支持和指导,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在学生在面对挑战和困难时,可能会感到沮丧或自责,通过包容和理解可以为学生提供安全感,让他们敢于直面困难,愿意接受帮助和改进。这种包容让学生感到即使在失败或犯错时也能获得支持,从而鼓励他们更积极地尝试和学习。通过理解和包容,还能够为学生树立起一个支持他们成长的环境,让他们相信自己能够克服困难、改进自己,并且愿意追求更好的未来。这种信任和支持是激发学生积极性和自信心的关键。

(四)赏识鼓励

班主任应该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赏识鼓励是班主任管理中极为重要的元素,它涉及到发现学生的优点并及时给予正面肯定和激励。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才能和优势,班主任应该敏锐地发现并重视这些优点。这种积极的发现能够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特长,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及时的表扬和鼓励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当班主任认可和赞扬学生的努力和成就时,学生会感到被重视和鼓励,进而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学习和活动中去。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学生的成长之路漫长而多变,送走了一批学生,又会迎来一群新的学生。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和我的学生们共同演绎着属于我们的青春故事。在故事里,我相信,所谓师生一场,最好的相遇便是彼此成全,相互成就。

“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最后,我愿意引用陶行知先生的名言与各位班主任共勉,在今后的工作中不驰于空想,不鹜于虚声,一步一个脚印,寻梦而行,一路追光,为实现立德树人和全面育人的教育目标做出贡献。

结束语:在小学教育中,班主任扮演着引导学生成长的重要角色。以人为本、以情育人的管理艺术不仅仅是教学技巧,更是对学生人格的塑造和品德的培养。通过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理解包容和赏识鼓励,班主任能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自信心。这种关怀与引导不仅促进了学生的学业进步,更塑造了他们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为其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责编:陈洁

一审:陈洁

二审:黄维

三审:王明辉

来源:科教新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