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3-11-30 14:40:53
文|龙磊
回忆往事,想起年少的上学之路,都是走路去的,那时自行车、摩托车、小汽车少,同伴大都也是走路。当时农村学校的学生多,一个年级有好几个班,早晨下午,田间地头满是三五成群的学生队伍,连绵数里,热闹壮观。
最初,家对面西头有个幼儿园,每天往返只要走几百米。后来,幼儿园从西头搬到正对面,走路就更少了。大约上到一半,幼儿园就搬到了隔壁村,来去来回走路六里路。无论刮风下雨,我都是和几个伙伴一同上下学。放学后,走走停停,玩玩乐乐,慢慢悠悠,无忧无虑。栽取路边的芭蕉花吸取甘露,到河边看看抓抓小虾小蟹,到山上采些野果,到田里玩玩泥巴掀开泥鳅的洞……无论是初夏或冬日的暖阳做伴,无论是春日或初秋的细雨浇灌,上学之路都是生机活泼,没有一点畏难情绪。九十年代中后期,汽车刚刚兴起,一段时间一些青年在乡间开起小面包车谋生,乡民去邻近村落赶集办事往往乘坐图个方便。上学之路与车行之路重叠,我们也很少搭过车。好像只有一次,我感冒不适未进食,脸色苍白,在路上快要摔倒,刚好一个叔叔开车驶过,马上招手搭车到幼儿园度过难关。那时的小孩可没有现在的小孩傲娇。
村上原本有一个小学,我跟着村上小伙伴到此试读了一天。第二天,便被母亲送到邻村的小学读书,这里是乡里的中间位置,周边村落的学生都在此上学,到三年级时,我们村的小学便撤销了,学生也都转到这个小学了。此小学紧邻着初中,与家的最近路程也是三里路,此后一走便是九年。
小学的日子轻松愉快,没有什么压力。早上去上学要紧张些,清早就要起床,到冬天起床更难,赖在床上不想起,吃过饭菜,便跟着大部队向学校进发。穿过池塘小河,穿过田野田埂,一到下雨天,田埂泥泞湿滑,大马路也是泥巴水坑一路,鞋子便浸湿沾满泥巴,冷冷冻冻的,穿上雨靴,也经常进水,到了秋冬,脚好像冰冻住了,这样便在学校呆一整天,脚不住哆嗦,全身紧缩。教室里没有暖气空调,窗户也不紧,有的木窗户好像就是贴点薄膜,北方吹进,冷飕飕的,即便这样,我们也过来了,是不知不觉飞快地度过,我们的心思没在冷上。有几次早起的晚,匆匆吃过妈妈烧的饭菜,便一个人跑着去学校,到了半路,肚子便胃痛起来,这样的经历使我以后下意识地不在饭后剧烈运动。迟到了被罚站在教室外也是有的,这回长记性保证下次不迟到。
当时的放学时间大概是下午四点左右,放了学便四面八方地往家里走,今天到这个同学家门口过,明天从那个同学家里过,学校周边的路都走过,远的路就有好几公里远。秋收后的田野,农民伯伯把稻禾竿堆成高高的竿柱子,我们便爬上爬下捣蛋玩耍,掀开竿柱子,一群老鼠跑出,便又追着老鼠抓。牛栏上堆满的稻禾竿也成了我们捉迷藏的乐园,都钻到干稻禾里去了,只是没掉到满是牛粪的牛栏里了。山边山上的野果用土话讲有“猫耳杠子”、“咆”、“灰碗唔”、“刺凤子”……这少不了我们的采栽,边采边吃味道鲜嫩甜美,肚子也填了个半饱。有时路上也要打点纸板游戏,纸板是用废书纸叠的,一个地坪里,两人一组,多组人马同时进行,看谁赢的多,右手拿着纸板对着对方地上的纸板打,还要带着拉出的衣服扇风,以便把纸板打翻过来,有时手指打到地上便死血肿胀,吹吹气便继续打,热情很高,到家把赢了的纸板放在固定箱子里,像是一个宝藏。那时也流行弹弹珠,随便找个地方,画个框框,三五几个人便蹲着开弹了,眼睛一闭一张,瞄准,大拇指从食指弓里拨出玻璃弹珠去撞击对方的弹珠,边弹边数数自己是进了还是出了,少了不免有些小伤心……放学路上这样的小游戏还有不少,边走边玩,直到到家,这带来了许多天真活泼的欢乐时光,这不应是小学生该有的健康快乐状态么!
到了初中,学业开始加重,天真顽皮渐渐褪去,青春波动增加,烦恼与压力一同到来。上学路上少了游戏玩乐,多了学习讨论,同伴们步伐明显加速,都走最短的路途,不再有弯曲求远的兴致。为了升高中,考试多了,放学晚了。有时不再结伴而行,或独闯冬日早晨的浓雾,或急行夜色星辰下的旷野,或舞步漫天飞雪下白茫茫的大地。脚步里带着一些忧愁、一些竞争、一些困惑、一些匆忙、一些急躁、一些希冀、一些努力、一些汗水。走过迷茫与坚持,走向高中。
上高中是在双峰七中读的,去七中走路是最快的途径。如果坐班车上学,那先要搭车到镇上,再在镇上换班车去木加塘,全程23公里,这样就转弯了,农村班车也不多,等班车也费时。从家走到七中有9公里,走路大概两个多小时到达,虽说有点远,但路程还是轻松愉快的,村里几个同龄做伴,附近村子的学生组成大部队,一路舒缓,说说笑笑,不快不慢。放假回家的路程也同样如此,甚至更愉快。两个星期的校内寄宿生活后,放假路上便是一次憋着的能量释放,清鲜兴奋敞亮,好似“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如果是冬日暖阳下回家,世界显得更加美好。
一次请假回家拿个东西。放学后已是下午五点多,便一个人走出木加塘,走向夜色下的田埂间、山坡上、池塘边……像是古人走在古道上,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没有犹豫,只有向前……回到家已是晚上八点,在家顺便看一集精彩的央视热播剧《成吉思汗》。第二天天没亮,弯月还垂在半空,便上路往学校赶,一个人的路上,只有鸡鸣虫叫狗吠做伴,穿过国塘的田野,田野中小丘上的几户人家,转到笔直的通往加油站的马路。天色渐渐亮了,在一上坡路上,一对夫妇推着一车子蔬菜农产货物正僵持在坡中,推不上了,我马上跑过去,加油一起全力推,推车终于上坡了。夫妇连连称赞:“小伙子,以后有出息…”,我则不好意思地说:“推一把是小事”。这对夫妇是去木加塘赶集卖菜卖货物,已到了加油站附近了,离木加塘很近了,我离双峰七中也很近了,我们都愉快地走完了剩下的路程。
那个冬天流行林俊杰的歌曲《江南》,也流行下雪。放寒假的那天,大雪纷飞,大地白雪皑皑,田野的雪足有膝盖高,几个同伴被冰天雪地吓住,都跑去等坐班车了。我则毅然独走雪原,一手撑伞一手放口袋两肩背书包步行在湿滑泥泞雪白的田埂上,结果在国塘的田野中连摔两跤,衣服裤子书包上全是黄泥巴,由于有雪柔软的缓冲,身上幸好没受伤。此时,手上红通通的痒痒的,显然是长冻疮了。开弓没有回头箭,爬起来继续握紧伞把,勇往直前地在雪地里快步两个小时,终于到家了。马上开水洗澡,火边烤火,听电视里的歌曲《江南》,吃热饭热菜热汤,温暖如春,感动油然而生。高中之路就是这样有故事有回味。
……
大学前的这段走路求学持续了十五年,它锻炼了我的身体,增强了我的体魄,培养了我的毅力,给人生之路打下了健康阳光的底色,感恩我所走过的求学之路以及路上遇到的人事物,走过的每一步路都有回报。
责编:陈普庄
一审:陈普庄
二审:曹辉
三审:杨又华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