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之星】非遗进校园 扎染育匠心

  新湖南客户端   2023-11-20 16:59:09

当非遗扎染遇上百年学校,天心区铜铺街小学依托美术特色基地校建设,保障专业师资,融合课堂教学,开设特色社团,铜小学子们学习扎染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体验非遗传统文化。

扎染是中国民间传统而独特的手工染色工艺,通常以蓝白二色为主调,用颜色的对比来营造出古朴的意蕴。它使用的是天然植物染料,主要染料来自山上生长的寥蓝、板蓝根、艾蒿等天然植物的蓝靛溶液。染色时,用橡皮筋、绳、纱等工具把织物通过扎、捆、缝、夹等方式进行扎结,使捆扎的部位不能着色,从而形成一定的图案花纹,常用的扎花技法有:包珠法、折叠夹法、棍扎法、圆形线扎法、螺旋扎法、云染法。扎染的纹样变化多端,每幅作品都是仅此一幅的孤品。

铜心楼的校园扎染文化墙,展现了铜小生动有趣的扎染特色课程,师生共同完成的扎染作品尤其引人注目。2023年秋季开学,美术组举办了扎染以及书法作品特展,两者结合别有一番韵味。

扎染特色社团中,一群来自三四年级的同学们跟随老师一起学习扎染。“为什么不能染出一模一样的布呢?”“为什么染料是绿色的,染出来却是蓝色的呢?”老师告诉大家,因为扎染的工具选择和使用,染料的温度,染的时间长短都会影响图案的形成;而染料与空气接触氧化发生了化学反应,变成了蓝色。

经过五年时间的沉淀,在课程设置和实施中,已经不再局限于基础的扎染技法。经过思想上的碰撞,实践中交流,增设了扎染创意课程,同学们创作出一幅又一幅有扎染特色的创意作品。

当扎染艺术与国风扇面结合起来,碰撞出了不一样的火花。洁白的扇面上浮现出不规则的蓝色纹样,或大或小、 或浓或淡、 或明或暗,优雅国风永不过时。扎染与芭蕾的组合,让扎染“活”了起来,就好似面前真的出现芭蕾舞女孩在舞动纤细的手臂。

剪纸与扎染的碰撞,更是将非遗的神奇魅力迸发出来。栩栩如生的作品,传统手艺的传承,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

在今后的扎染课程中,老师们思考在不影响效果的前提下,对操作技法上进行梳理,找到更适合于孩子的方法进行普及与推广。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铜铺街小学的扎染课程将会形成一个更加完善、更富趣味的课程系统,让传统技艺在校园中得以更好地延续和传承。(刘莎莎)

责编:刘琼

一审:刘琼琼

二审:甄荣

三审:熊佳斌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